馬 莉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幼兒進入幼兒園年齡在三周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正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與幼兒教師長期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在這個階段,有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有一個良好的語言范例是非常必要的。“幼兒教師的語言能力對幼兒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有意識、有計劃的影響,二是無意識的影響。”幼兒具有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特點,為了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特有的語言藝術,運用正確地語用策略,使語言準確、規范、科學,富有創造性和藝術性。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語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課堂,對幼兒教師教學語言的研究相對較少,雖然有少量有關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的研究,也大多局限在教師日常口語方面,側重經驗型的描述和影響。我擬在對幼兒教師教學語言做系統的分析和歸納的基礎上,為幼兒教師更好的運用語言策略提供借鑒。
清晰、準確是幼兒教師發音最基本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只有發音清楚、言簡意賅、用詞準確,幼兒才能聽懂、聽清教師在說什么,只有聽的清楚,才能準確地模仿。幼兒教師所面向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主要通過模仿來豐富自己的詞匯,發展自己的語言,而幼兒教師是幼兒直接模仿的對像,所以孩子們今后語言發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質量的高低。
“幼兒時期同時也是掌握詞匯和語法最迅速的時期,教師的語言,應當如同珠落玉盤,清晰悅耳,一字一詞都不能含糊不清。
“教師教學口語的科學性,體現在它的準確、規范和精練上,講授特定的專用名詞、術語、定義、法律等,應當準確精當,字斟句酌,而準確性就是選用那些能準確無誤地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淘汰不能準確反映客觀實際的詞語,這是語言交際的最基本要求。”教師說話要科學,同時也要準確,不能有口頭禪,不要說“帽帽”、“衣衣”這樣的幼兒語。“針對幼兒語匯貧乏,抽象思維能力差的特點,教師用語要簡短、明了,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再逐步增加長句、復句和關聯詞語的運用,在整個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反復示范,并及時糾正幼兒的語病。”教師的聲音要響亮,用詞要準確、科學,語言完整,成為幼兒學習模仿的好范本,讓幼兒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語言教育。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的、形象的,所以幼兒教師的講述要具體、形象、生動,“所謂具體是指,幼兒能夠掌握代表實際東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所謂形象性表現在幼兒依靠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幼兒頭腦中充滿著顏色、形狀、聲音等等生動的形象”,比如,狼總是“大灰狼”,天總是“藍藍的天”,火車開了總是“嗚嗚”的叫。幼兒語言的學習也是伴隨著具體事物的形象進行的,他們對具體事物感興趣,理解快,記得牢,喜歡優美的詩歌,新穎的故事,動聽的童話。
教師語言要生動、有趣,“如果教師像老和尚念經似地說話,只能使幼兒昏昏欲睡;如果像播音員一樣地說話則只能讓幼兒感到生澀,毫無情趣。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的、有趣的語言,再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適當的動作,就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和模仿了。”
教師語言要富有情感,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愛是孩子的風帆”,“愛事業、愛孩子”是幼兒教師的天職,教師的情感態度,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的態度好,語言親切,可讓幼兒有安全感、輕松感,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展。而有些教師態度專橫,語言粗暴,就會挫傷幼兒的積極性,熄滅幼兒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師要鼓勵幼兒說話,給幼兒創造舒適、寬松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和藹的態度是幼兒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愿意說的必要前提。教師應為幼兒創設愉快輕松的情感氛圍,從情感上、行動上親近他們,讓幼兒對自己產生認同感、安全感和依賴感,使其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產生想說話的愿望,從而推動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因為幼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暗示,所以,在平常學習中教師要經常使用帶有積極性的暗示語言,因為積極的暗示會增加幼兒積極的行為,因此教師在活動中應更多地使用“你做得很好”、“你表現很棒”、“說的不錯”等帶有積極暗示的短語,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容易受到教師語言的積極暗示作用,不僅利于幼兒生理的健康發展,更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對于一些膽小、性格軟弱的孩子,教師語言應更多地采用親切的語調、關懷的語氣,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的語言在語速上應當適當地慢一些,顯得更有耐心;對性格較急的孩子說話時,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焦燥的情緒得以緩和。總之,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決定著教育效果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