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楊彩鳳
(河南省安陽市自由路小學 河南 安陽 455000)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或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以此舉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勢在必行。
現行小學數學義務教育教科書中,一個個洋溢生活氣息的圖文信息,為“解決問題”教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素材。信息就是資源,不掌握最新信息,就等于落后于時代。信息是橋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如下做法初見成效:
同樣的信息,有的人善于抓住,有的人卻漠然視之,這正是由于各人的信息意識強弱不同所致。如果能使學生對接受到的這些信息源加以分析、整理,主動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或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后加以利用,則將促使他們關注周圍的事物,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大大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信息情境,營造濃厚的信息氛圍,使學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關注信息的意識,激發學生收集信息的興趣。例如:教材一年級上冊第47頁出現青蛙跳水圖。用情境圖配以大括號和問號,呈現了一個簡單的求剩余的數學問題,意在讓學生再次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掌握基本方法。問題在圖左上面標“?只”,解決這個問題的另一個重要信息“跳走?只”,需要從圖中數一數獲得,教學時就要培養學生讀圖、理解信息的能力,老師適時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他們尋找信息的興趣,培養信息意識。經過不斷地訓練,學生就能學會關注周圍的信息,并對信息加以描述和思考,體會到信息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解決某一問題前,很少給全信息,須先收集信息,然后處理信息,最后才是尋求方法,找到答案。教材中也有這樣的體現,如:三年級上冊學生在認識了時、分、秒之后,教材安排了這樣的練習:第8頁第11題先給出藍天小學作息時間表(上午),然后提出問題
(1)上午第一節課用多長時間?
(2)上午10:02同學們正在做什么?
(3)如果你從家到學校要走10分鐘,你最晩什么時候從家里出發?說說你的理由。
(4)你能發現上課時間的規律嗎?請你填出第四節課的上課時間。
處理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首先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選擇,思考解決哪個問題需要哪些有用的信息,久而久之,學生收集各類信息的能力便會大大提高。
當然,教師也應該教給學生從不同渠道收集相關信息的方法。比如:調查收集,調查是收集信息的基本渠道,在學會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后,我們讓學生回家調查家里人的年齡;又如:統計收集,在學了“大數的認識”之后,還讓學生回家調查爸爸、媽媽的年收入、家里用電器的價格以及住房屋的價格等;統計是收集信息的另一條重要渠道,需要教師指導他們學會統計。學會簡單的統計之后,可以讓學生統計小組成員課外興趣小組的參與情況;還有查詢收集,當下由于逐漸重視學生課外閱讀,因而圖書室的藏書量不斷增加,再加上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學生通過查詢收集信息顯得十分重要。經過這樣的長期訓練,能使學生養成查找、收集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認識和挖掘出信息的現實價值并利用好它,才是信息素質的最好體現。具有利用信息意識和能力的人,才更知道發現、組織、和使用信息,他們才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它是新時代學習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處理、利用信息能力的培養,我們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的:
3.1 “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嗎?”在教材中常有這樣的題目: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1頁的例2,是以對話形式出現的例題:甲說:坐世博專線大巴最便宜,票價是48元。乙說:通快客的宗價是65元,動車的票價是54元。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錢?
(2)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錢?
你是怎樣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學說一說
教材中先提出兩個問題,又問你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教師可以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中看出學生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和處理能力,特別對于上面類型的題目,可以提的問題不止一個,尤其能看出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3.2 從不同角度探索多種答案。例如:“橡皮2角,小刀9角5分,鉛筆4角,自動鉛筆7角,尺3角,用1元錢可以買哪些東西?”可以引導學生說出盡可能多的購買方法,引導學生從個人愛好、生活經驗等方面出發進行思考,逐步達到全面。實踐證明:每一次思考都會促進學生處理信息、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現代社會,信息是很重要的資源,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一定會提升學生搜集、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