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亮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學東校區 安徽 六安 237000)
根據高中學考科目需求,全國大部分高中學校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教師隊伍的建設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保證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能夠順利的展開。信息化教學手段深入高中課程教學活動之中,同樣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更為緊密,但是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解決問題方面的缺陷較為突出,其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夠得到有效的體現,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依舊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因此,需要對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原則和課程設計原則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因此本文就當前教學的現狀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措施所具有的意義展開探討。
應該說當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個性需求關注并不高,無法完成高級的教學目標。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沒有立足于實現分層教學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這就導致了不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其實提倡和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實行已經經過了一些長久的階段,但是高中教育始終卻未能擺脫應試教育深刻影響。從學校領導教師到學生和家長還是把較大的關注度放在高考中占較大的比重的科目,因此沒有列入高考考試范圍的現實成為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致命短板。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無法和學生的高考成績掛鉤使得學生不能夠對信息技術這門可能得到較高的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單一也嚴重影響了教學的開展。一般來說,信息技術課程較為突出的特點是技術性和實踐性較強。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然而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這門課程的技術是千差萬別的,但是教師卻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得無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使得教學處于形式化,使得學生不能真正地學到東西。另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夠與其他學科進行很好的聯系,使得這一學科的教學在整個高中教學中處于孤獨的地位。這樣的現實就使得信息技術的教學不能夠很好地融入到整個教學中。另外,信息技術教學取得的效果也不能很好地為其他學科服務。
著眼于當前如火如荼的基礎教育改革,我們不難發現積極的挖掘課程資源是一個特別惹人注目的措施。應該說我們需要將學生實際學習的需要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有些結合起來,實行具有明顯特色的分層次教學。應該注重課程改革創新的彈性和靈活性。我們如果從微課程的最根本的定義與特性出發,就不難發現微課課程的形態恰恰就是具靈活的、動態的。因此要特別重視微課程在信息技術中的應用。首先,學生課題根據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進行課堂之外的自主學習。教師應該以學生各自的實際基礎與個性特殊情況為依據,而提供具有多樣性、綜合性、差異性得教學視頻資源,使得學生的個性與實際的學習基礎得到充分的照顧。另外,教學視頻應該大部分來自一些國內優秀高中的任課教師的課堂實錄,這樣往往能夠很好地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另外還應該積極拓展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得信息技術課程能夠融入到整個高中教學中。這需要在微課程的應用中多采取涉及到其他學科知識的素材和例子。同時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也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
就目前的大形勢來說,信息化教學中的個性化學習無論是教學理論還是教學概念都越來越收到重視,另外廣大的教育者也在進行著深入的探索和實踐。應該說充分地利用教學設備,把個性化學習與傳統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有利于應對信息技術中個性需要關注的現狀,以成功地進行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程”這模式,基本上實現了對高中信息技術教中各種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有效地完成信息技術教學課程目標。我們仔細分析“微課程”的特點就會發現,短小精悍和主題鮮明、內容具體是它的主要優勢。而這些特點很好地能夠有助于實行分層教學,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滿足個性化需求;應該說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用過度被夸大,而學生主體地位似乎往往被忽略,但是“微課程”模式的應用恰恰克服了這一弊端。另外“微課程”模式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加大了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避免了以往被獨立的現象。應該說“微課程”在信息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這一應用改變了以前信息技術教學的諸多弊端,使得信息技術教學更多地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了關注。也很好地加強了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
總之,微課在高中教學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符合素質教育核心理念,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們一線教師應積極運用此教學方式,不斷進行改良,最大限度發揮其正面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