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濱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一中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隨著時代發展和新高考形勢下,有些傳統的物理教學已經難以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高中物理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樹立起物理觀念,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探究能力與嚴謹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教師應當在課堂中明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為學生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構建物理高效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典型物理過程和規律來源于生活,是生活實際過程的抽象,是許多自然現象的歸納和提升,所以典型物理過程和規律是難于理解的。我們教師在講解典型物理過程和規律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合理的物理情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模型,總結歸納物理規律,生成一節高效物理課堂。為達此目的,教師在備課中,不斷優化課堂中的提問、疑問和設問的引導問題設計,這些便是構成備課的重心和課堂教學的亮點所在。
例如必修一模塊中: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節,怎樣讓學生理解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我們可以創設以下物理情境:①小鋼球下落。②乒乓球下落。③羽毛下落。④質量相等的紙片和紙團同時下落。讓學生思考、討論,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念和運動觀念,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物體下落的快慢和物體的質量無關,而是和物體受到空氣阻力密切相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物體受到空氣阻力是導致下落運動表現的復雜性。進一步鼓勵同學們大膽猜想,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羽毛和小鋼球會同時落地嗎?演示牛頓管實驗,驗證同學們的猜想。在這樣的教學中,不僅為學生創造了科學思維和探究過程體驗的平臺,而且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和推理能力,形成觀察和思考的思維習慣。
“物理觀念”是指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于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也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更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是運動的描述,這樣的安排正是遵循了人類研究自然世界的歷程;正是從物理學產生和發展的源頭出發,遵循正確的物理觀念來研究自然世界的。正如古希臘圣賢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樣:“不了解運動,就不了解自然。”對于這一章的教學我們應該牢牢把握“物理學是怎樣對運動進行描述的”;我們應該牢牢把握“物理學是怎樣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隨時間變化的”,使學生逐漸形成建立質點模型、參考系、坐標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為了準確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隨時間變化的物理觀念。建立質點模型是將物體抽象成點就可以在參考系、坐標系中利用點的坐標來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建立位移的概念是為了描述位置的變化;建立速度的概念是為了描述位置變化的快慢。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從物理學視角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逐漸形成科學的物理觀念。教師在備授課過程中,可以多舉出一些生動的實例,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對應相應的物理觀念。
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最主要途徑,然而,在傳統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演示實驗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或者以動畫、視頻等直接代替來完成教學。學生缺乏自己動手的機會,影響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在明確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自行實驗,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實驗總結,分析實驗結果,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許實驗過程中碰到困難或干擾因素,通過思考或交流探討,甚至也可以讓學生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例如,在進行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時,教師引入氣墊導軌和電腦計時器,改進傳統的探究方式,從器材的使用、方案設計、數據采集、EXCEL處理數據、結論的歸納等,均由學生動腦動手,學生對實驗轉化法、實驗條件的控制、控制變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再如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實驗中,常設計與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應用問題,對于電源與小燈泡相連,解決燈泡的實驗功率問題。為更好讓學生深刻理解,可以開放思維,增加串、并聯電源與小燈泡相連問題的探討。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探究,優化實驗教學成效,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認識科學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系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STSE等要素。課堂上要努力設計關于科學技術與社會相聯系具有一定開放性問題。平時,教師應多積累一些相關科技前沿和時事的素材,做為教材輔助材料,增強科學責任感。
例如:學習速度時,讓同學們討論車輛速度的提高與城市發展關系,炮彈速度及軍事思想的關系;討論我國高鐵對我們社會、人民生活的影響。學習萬有引力與航天這一節內容時,讓同學們查找資料,分析我國的航天計劃,像“嫦娥四號”登月的意義;讓學生們對某些國家打算將外層空間軍事化的企圖發表意見。在講原子和原子核時,針對核能的開發與應用,讓學生討論中東局勢和朝鮮核問題等等。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與素質教育是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無定法,高中物理教師要能夠根據自身學科特點,更新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努力探究、勇于創新的意識。要通過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實現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良性共振,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真正體現高中物理教學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