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燕
【摘 要】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預學這一教學方法也愈顯重要,但小學低段單篇閱讀的具體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問題與挑戰,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單篇閱讀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低段;預學;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也是基本環節,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整體素養起重要作用。一二年級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起始階段,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小學低段的閱讀教學主要以基礎的單篇閱讀教學為主。
為了更好地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多的教師要求學生做好預學工作。葉圣陶先生曾在《六年一貫制中學國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預習是訓練閱讀的最主要的階段。”在日常教學中,預學起重要作用,關系著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并且隨著部編教材的廣泛使用,越發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預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基本學習方法,在單篇閱讀教學中被廣為使用。
一、預學在單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預學指的是教師在傳授新課前,學生對新教材進行準備,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了解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開始,又影響著整個教學過程。
預學在單篇閱讀教學中起怎樣的作用呢?
1.預學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學生如真正有效地進行了預學,在上課前進行了準備,對教材有了一定的閱讀,并進行了獨立思考,對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則會大大提高單篇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2.預學能簡化閱讀教學步驟
預學一般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認識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學生在閱讀教學前對這些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預先學習,利于教師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更好地簡化課堂,讓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更加充沛,讓教師更加游刃有余。如以二下語文園地八“我愛閱讀”板塊中的《李時珍》為閱讀課文,就可讓學生在預學時借助拼音自主閱讀,并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而教師只需在上課時提問,相機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即可。
3.預學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預學給了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的時間和機會,相較于毫無準備地上課,更能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激發其主動意識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能動性。預學之后,學生變得有話可說、有理有據,對單篇閱讀教材理解更加透徹,有利于營造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綜上,預學不僅能優化、簡化閱讀教學過程,還能在無形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單篇閱讀教學中,預學是導航,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指引方向,引導學生以最快、最好的方式進行學習。
二、實際問題
明確了預學在單篇閱讀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好預學工作,但在小學低段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卻遇到了如下問題。
1.低段學生缺乏完成預學任務的自覺性
一二年級學生剛進入校園,還未養成良好的預學習慣,且自學能力較弱,自覺、自律性較弱,分析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尤其是一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獨立完成預學作業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出現部分學生不重視預學作業,敷衍了事的情況。
2.過多的預學作業占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
雖然預學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單篇閱讀教學效率,但設計不合理或內容過多的預學任務會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延長學習時間,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
3.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獨特的生命個體,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環境的不同,他們在興趣愛好、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而相同的預學任務對有些學生來說過于簡單,對有些同學又過于困難。這種“一刀切”的預學任務忽略了學生的個性。
4.部分教師不關注預學結果
學生進行課前預學后,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卻未對預學任務進行必要的檢查,也未好好翻閱或批改學生的預習單,導致預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對單篇閱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也使學生產生僥幸心理,不再認真完成預學任務。
5.部分預學單設計不科學,預學任務缺乏針對性
教師為了達到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往往會將一些難題放在預學單上,超出學生能力范圍,導致學生無法完成預學任務,且有些預學單的設計缺乏新意,缺乏針對性,千篇一律,對閱讀教學的促進作用收效甚微。
三、改進預學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改進。
對于低段學生缺乏完成預學任務的自覺性問題,可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預學任務來解決,設計預學單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帶著問題學習。讓學生完成自己感興趣的任務,讓他們樂于預習,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除了引起學生的預學興趣,教師還要加強對預學任務的檢查指導,從而培養低段學生的預學習慣。
對于預學任務過重,學生沒時間完成的問題,可通過控制預學單題量,充分利用早自習時間進行預學等方法來解決,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預學思考,教師可以在一旁指導,進而提高預學效率。
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教師應全面了解學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設計預學單時,可分層次,分難易度設計問題,可考慮設置附加題、選做題,或為題目標上難易星級等,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預學任務的檢查不能流于形式,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早自習時間,讓學生在早自習時進行預學,教師可在學生預學時巡視檢查;其次,應適時進行預學方法的指導。這樣能及時得到預學反饋,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調整教學思路,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分析,這才是從師本走向生本,真正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才是單篇閱讀教學中預學的關鍵。
為了讓預學單的設計更加科學,更具針對性,教師在設計預學單時要圍繞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來設計問題,還可以分文體進行預學指導。
例如,針對古詩的預學單設計主要任務是會讀古詩、了解作者、理解注釋。如《望廬山瀑布》,在設計預學單時可讓學生了解作者李白,并列舉學過的李白其他古詩。
針對生字較多的課文,預學單的設計要以識字寫字為主,在預學中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
針對童話類課文,如《去年的樹》這篇課文的預學單則可要求學生查資料,了解作者新美南吉及其作品,并與該單元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及“快樂讀書吧”相銜接,初步了解童話的特點。
針對不同教學目標、不同重難點、不同文體設計預學單,可使之更科學、更具針對性,也能使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層次、更有重點、更有效果。
四、課前課中課后共促單篇閱讀教學
預學只是單篇閱讀教學的第一階段,想要更有效地改進單篇閱讀教學,我們需要課前課中課后共同促進。
課前預學階段不再贅述,課中即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基于預學的單篇閱讀教學的第二階段,在這之前,學生已完成預學任務,教師也已檢查、了解了學生的預學的完成情況,教師要重視對預學成果的利用,可通過預學單的反饋情況,在課堂教學階段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分析。例如,在《找春天》的預學中,教師發現很多同學不會寫“蕩”字,把“蕩”誤寫成左右結構,就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著重講解該字的正確結構和識記方法。
課后即課后復習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階段,是單篇閱讀教學的最后階段,也非常重要。因低段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此階段要加強基礎字詞的鞏固練習,要重視課后習題的講解和訂正,也要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主題的理解,以此加強學生對同類文本的解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預學應與教學過程、課后復習相結合,三個環節緊密聯系,才能打造出更有效的單篇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趙佳.初探基于預學的單篇閱讀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8):31
[2]安鑫萍.基于預學的單篇閱讀教學改進[J].新課程·上旬,2015,(6):115
[3]何聰聰.舉一反三永不衰敗的閱讀之花——淺析基于預學下的單篇閱讀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