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治鑫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把知識內容有效地傳授給學生的教學活動。高中歷史內容復雜、頭緒紛繁,如何進行高效的歷史教學教學,進而達到三維目標呢?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高效課堂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在有限的45分鐘內,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高效課堂。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歷史學科沒有受到公正的待遇,長期處于“副科”地位。其實歷史學科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歷史課堂更應該追求高效,這樣才能使歷史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一、認真備課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礎
歷史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學生只是簡單地學習歷史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照本宣科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淺嘗輒止,無法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為了讓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時則不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把視角延伸到課本之外,收集更多精彩、有用的資料,這樣既可以彌補教材內容不夠豐富的缺憾,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如在“辛亥革命”一節備課中,教師要從宏觀視角把握這一歷史事件的重點和核心內容,了解相關歷史資料,以便在課堂上盡可能地還原這段歷史,要避免融入主觀意識和情感,以免影響學生對這段歷史的正確認識,以保證在教學中正確指導和幫助學生從當時的世界潮流和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角度去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教師要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把學生置于平等的位置,與學生一起交流探討,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習,這樣才能在備課時準確把握學情,為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奠定基礎。
二、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1.明確目標,提高效率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在多年的教學中深切地體會到:要想上好一堂高效的歷史課,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備課、搜集資料,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課堂上以目標為導向,以反饋矯正為核心,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如,在“羅斯福新政”一課教學中,首先,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一系列美國大蕭條時代的幻燈圖片資料。然后,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深入了解經濟危機下美國人民貧困的生活,認識到經濟危機帶來的危害。學生通過看圖片、討論,會在頭腦中想象經濟危機下美國混亂的情境,如銀行倒閉、公司破產等。如此,不但為接下來的內容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且明確的目標讓教與學都有了指向性,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保證。
2.轉變觀念,激發興趣
在新課標下,所有的課堂教學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高中歷史教學也不例外。高中歷史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中解脫出來,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他們的學習需要、學習規律、心理發展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并根據教學內容采取恰當、合理、有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因歷史課而愛上歷史,因愛上歷史而主動地學習更多歷史知識。只有教師徹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才能使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提升,從而實現高效教學,達到歷史教育教學的目的。
三、及時反思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任何工作來說,反思都意味著一種成長。反思、研究是摸索出更恰當的教學方法的途徑,教師對課堂上的問題,如教學重點不突出、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等進行分析、探討和研究,能為上好每一節課打好基礎。反思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可缺少的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果教師在每堂課后都能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在腦海中進行重播,或觀看課堂錄像,及時反思,教學質量定會不斷提升。如在教學“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筆者以前采用的是問題驅動教學法,原本希望通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來提高教學質量,但通過反思并觀看課堂錄像發現,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很難捕捉課堂信息,掌握不了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及時調控教學,反而影響了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反思和實踐的過程中,筆者找到了發揮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更合理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教學流程、優化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等,這些都能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保證教與學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高中歷史教學和信息技術和結合
在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學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力求信息獲取,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多重交互,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進而實現新課改所提倡的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是信息化的一部分,大力促進多媒體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潮流,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服務于課堂,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