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艷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表現在學習和創新中的綜合能力,它是人才必備的內在需求。英語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及學習能力。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平臺。為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尤為重要。
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一)學生口語能力不足
中學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培養。但目前的英語教學強調聽與寫,而忽略了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口語交際意識薄弱。
(二)忽略英漢思維的差異性
漢語與英語在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上有很大差異。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結構不同,漢語一般從人的角度出發,而英語的出發角度一般比較客觀。中學生的思維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不太會用定向的思維學習知識,這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能力的提升。
(三)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
中國傳統教育更多的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無形之中就處于被動地位。加之很多學校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是課堂主人的愿想就難以實現。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構建使學生有存在感的學習情境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地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英語能力作為核心教學目標。口語作為語用的核心成員,當然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比小學生多了些顧忌心理,在表達上畏手畏腳。我們知道,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核心,這就要求教師構建使學生有存在感的學習氛圍與情境。
例如,我在教八年級下Unit5 Topic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談到學生存在的問題時,我鼓勵學生大膽講目前這個階段所面臨的困惑。我認為,英語課堂上不僅應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減壓,學生可能會想到聽音樂、踢球、跑步等方式放松;然后再進一步討論,把學生內心世界的東西、生活的東西、品格的東西,行為的東西全都融合到語言課堂中,這才是真正的核心素養培養。正如《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二)運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盡可能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我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進行交流,我還利用多媒體播放英語聽力材料,運用這些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其次,教學中,能用多媒體上好的課,我肯定會用多媒體,例如九年級上,Unit4 Amazing Science,本單元涉及太空知識,用語言難以形容,但是我把它做成課件。這樣,整個知識講起來既形象又真實,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想探索太空的秘密,既培養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也體現了教學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正確處理與小組成員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Michael玩滑板摔倒受傷住院那課,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假設小組中的一個人病了,模擬上醫院看病的場景,讓學生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用對話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設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即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此外,此方式還能使學生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將文化熏陶融入課堂教學
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是學好一門外語的必要元素,了解學習各個國家間的文化差異,理解和尊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才能更好地達到國際間互相了解和信息交流。
1.從細節出發,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異
如國外的聊天習慣性談論天氣而不談論年齡或吃飯與否。還有稱贊、道歉、感謝的方式,都與中國不同,教師應通過詳細講解讓學生對國外文化更進一步的了解。
2.對比國內外的節假日,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
由于此話題貼近生活,學生對此興趣濃厚。國外特有的圣誕節、感恩節、復活節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對此進行適當的補充擴展,能很好地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國外文化。如八下Unit7 Food festival,本單元涉及多個中外節日,學生在對節日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再學習這個單元,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知識點。
(四)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立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起點
自主學習宜限定時間、給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問題的設置難易適中。設置的問題不宜過于簡單,太容易得到答案的問題容易會讓大多數學生無法從學習中得到滿足感;設置的問題也不宜太復雜,百思不得其解會打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這就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群體的學生提出有梯度的問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
2.展示自主學習成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好勝心理,充分挖掘英語教材的內涵,擴展教材內容,細化活動步驟,在不同階段拋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聽取他們的思維成果。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建立起一套有效、長效、高效的評價激勵機制,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需要。運用科學的獎評機制,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能夠極大地激勵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總之,英語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技能,緊扣英語交際性特征,讓學生在會聽、敢說、能讀、可寫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知,在實踐運用中提升學科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對自己的言行加以約束,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