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在高中教學中至關重要,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這一教學目標也從未被摒棄。時代對地理實踐力的核心素養教學要求變得更高,本文結合地理教學情況對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制定了一系列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
時代不斷更新換代,能力也不再是高考考試唯一的評判標準,素養考查也被提上了日程,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目標自然轉向了核心素養培養。高中地理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學校和社會的各種資源,組織各種地理實踐活動,在完成地理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細看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是指在實地考察以及參與各類活動時,能用科學的態度去洞察問題并解決問題;能以自己的思路去策劃方案;能夠設計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目標,選擇并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和材料實現目標。以下三個方面是對地理實踐力最有力的說明。
(一)地理實踐力不是地理知識的“花邊新聞”
地理的學習從來都不只是對理論的了解,它需要學生把它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實際中感悟、分析和理解人地關系狀況,通過對大自然的探索與了解,自主搭建地理知識結構,從自然和生活中認識地理,通過理論的本源使地理知識浸潤于心,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地理實踐力是動手實驗、操作與調查研究的能力
高中生地理實踐力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不局限于加工、整合和運用,動手操作、制作、實驗及調查研究等能力更是必備要素。如“必修1”課本中的地理模擬實驗、制作晨昏線學具、測量日影、觀測星空等活動,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便有重要意義。
(三)地理實踐力是一種習慣與素養
當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完美融合,形成慣性動作時,它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平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即在訓練和實踐中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就是一種素養。高中生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讓動手操作、調查與研究不是“客套話”時,并以“求真”的科學精神和態度,以及最佳方案去解決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時,就是對地理實踐力有效落實的最好證明。
二、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高中地理實踐活動以嚴謹的地理學科體系為基礎,理論性強、邏輯縝密。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清晰明了的知識點、充分的地理論點以及準確的地理實踐資料,通過有現實依據的地理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構建地理邏輯體系。
(二)開放性原則
高中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時間、空間具有開放特性,在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培養過程和評判標準上也要保持開放性原則。地理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將大自然染于心、動于行,保證各類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空間能夠體現開放性原則。
三、高中地理實踐力培育方式
從根本上講,地理行動能力和品質的綜合就是地理實踐力,分析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板塊——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實踐能力出發,通過模擬實驗、戶外考察和社會調查地理行動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關注必不可少。在此對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提出幾點策略。
(一)搭建模擬實驗橋梁,互通課內外
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理論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師,我們應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地理理論不再是表面知識。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實踐活動都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優徑,但簡單地各司其職,成效還是不能得以體現,將其滲透融合,教師發揮模擬實驗的紐帶作用,讓學生動手操作演示,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則會得到有效通過。
(二)利用有效資源,加強實踐教學
學習地理,理論學習只占一部分,還是要靠實踐來提高學習效果。地理的實踐教學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為學生建設實踐基地,并且,當代校企合作極為常見,學??山M織學生到企業中實際參觀、學習和鍛煉;教師可起帶頭作用,引導學生加強實踐技能;學生自己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于實踐。
(三)糾正傳統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理念中,大家都十分看重理論知識,但多年來實踐結果顯示,只有理論知識的人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當代社會不僅需要理論強的人才,還需要理論與實踐都強的綜合性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不落伍于時代,助力我國發展。因此,教師糾正傳統教學理論尤為重要,應在新理論的引導下,把實踐放在與理論同等重要的位置。
【參考文獻】
[1]王春飄,王朝露,張爽,郭中領.基于地理信息技術的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教學案例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9(18)
[2]鄒有君.基于地理實踐力的主題探究——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2)
【作者簡介】
吳俊華,男,漢,1988.01,籍貫:云南·鳳慶,高中地理,本科,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