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思考,是人類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學習的最佳道路。數學思考是指在數學活動中的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把“數學思考”作為四大目標之一提出來,指出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等要求。可見,數學思考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它彌散于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之中,融合于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而數學思考能力的高低則更是衡量一個人數學能力高低的砝碼。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是數學教學時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營造數學思考氛圍,激發數學思考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發自內在的主觀愿望上。也就是說,教師要刻意營造一個有利于數學思考的良好氛圍。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可以安靜、深入地思考,特別是學生在思考出現困難時,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斷、呵斥或嘲笑,這樣,學生就會在寬容的氛圍中漸漸鼓起勇氣,打開思維的閘門,并逐漸養成樂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數學思考
情境是抽象的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的紐帶,是學生數學學習、思考的出發點,更是學生數學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的橋梁。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下,學生會主動思考,不斷變換思維角度,不斷思索試探下一個答案,學生的思維鼓蕩、蔓延和發散,會變被動的想一想為積極思考。
三、注重方法指導,引發數學思考
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教會學生思考,而小學數學教師面對的學習主體是小學生,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數學思考能力尚未形成,學習上還依賴于教師的組織與指導。
“方向與位置”是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部分的重要內容,我們應深刻挖這部分內容,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并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一年級學習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對于它們的排列規律只停留在“東西相對、南北相對”上。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只根據一個方向辨別其他三個方向,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建立空間觀念的關鍵。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次指出教室的四個方向,再思考這四個方向的排列規律,在動手實踐中,學生不難發現這四個方向是按順時針方向排列的。
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促使學生會學、會思、會創造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并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創造力的發展。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例題的示范、練習的指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數學思考方法,如有序、對應、變換、轉化、統計、歸納、演繹等。
四、有效數學活動,啟發數學思考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內化理論提出:思考是一種活動,這個活動依循個人的內在語言來進行,并通過學生的經驗活動而展開。數學思考要在數學活動中實現,數學思考應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過程,只有這樣使學生真正深入到數學化過程之中,才能使其真正抓住數學思考的內在本質,進而提高數學思考能力。
例如,學習“圓周率”后,學生往往己知圓周率約是3.14,操作活動很容易走過場,用3.14乘以直徑填一下周長。我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實際,進行了嘗試,組織學生按要求測量并填表。之后,讓他們猜測直徑和周長的關系,并通過計算驗證。學生用加、減、乘、除計算的都有,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充分合作交流,找出規律,逐步概括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通過思考達到了對知識的理性升華。這樣的活動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創見性提問,啟發數學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的目的在于引起數學思考。因此,教師的提問要有深度和廣度,要有較強的思考性,提問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要能引發大多數學生的思考與爭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教學圓周長的計算這一內容時,在揭示圓周長的意義后,教師可這樣提問:你覺得圓周長和什么有關系?學生通過實踐和思考會猜想可能和它的直徑有關系后,之后教師可指出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一直吸引著古今中外的數學家,并繼續追問它們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系,以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六、開放練習設計,激發數學思考
練習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設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有利于學生自由探索不同解題策略的練習,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例如,有45名同學去劃船,船有三種:大船一次可以坐10人,每次收費20元;中船一次可以坐8人,每次收費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5人,每次收費10元。請問怎樣租船最好?解題時,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探索租船的方案:可以從價格上考慮、探索哪種方案最能省錢;也可以從同學的需要角度考慮等,學生的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展開,最終得出多個不同的答案,這樣的開放式練習真正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提升了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
七、保證思考的空間、時間
知識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思考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數學思考是一種搜尋廣、潛入深、富有挑戰性的深層智力活動,是學生對數學對象深刻、理性的認識過程。數學教師應明確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重要性,注重從各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