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
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培養目標,但依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看,聽說讀寫這一培養目標在數學課中同樣適用?!稊祵W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但凡學習優秀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影響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下一步上初中、高中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具體落實到數學課堂上,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一、學會聽課
我們常說好學生會聽課,一個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在于課堂上聽。課堂上學生要學會聽課,那么課堂上要聽什么?一是要認真聽老師講解,邊聽邊記邊思考,抓住要點在書上圈點,哪些是書上有的,圈點一下,哪些是書上沒有的,要摘關鍵詞記下來。二是要聽同學的發言,同學發言過程中的思路、方法、語言組織的能力、存在的錯誤等。
為了陪練學生聽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聽算:老師讀口算,學生邊記邊寫出答案。
口述判斷填空:老師念題,學生仔細聽,思考后可用手勢或直接寫結果的方式告訴老師,長期這樣訓練,既能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邊聽邊整理筆記,又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的能力。
二、準確表達
學生課堂上看到的,想到的,要通過“說”來表達,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說得好與壞,直接反映學生聽課的效果,思維的方式。教師從學生說的過程中能夠分析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那讓學生說些什么呢?一是說想法,就是說思路,說思考過程,老師課堂上應盡量留出時間,讓同桌互相說,起到互補作用;小組討論說,給學困生提供表達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力;還有舉手獨立說、答辯說、板演說等。如:某糧店有面粉5/6噸,比大米多1/4噸,這個糧店有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噸?學生可以從條件入手說,“已知面粉的噸數,還知道比大米多1/4噸,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大米的數量。從比大米多1/4噸,可以判斷面粉比大米多,求大米就是求較小數,所以用減法計算;最后再把面粉和大米的數量加起來”;還可以從問題入手說,“要求面粉和大米共有多少噸,就是把面粉和大米的數量合起來,面粉的數量是已知的,而大米的數量是未知,所以要先求出大米的數量,根據比大米多1/4噸,判斷出大米少,求少的數量就用減法計算”。
學生說想法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通過“說”培養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二是訓練學生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新課標教材中的概念、法則、規律總結的很少,提倡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探討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分析、推理后,學生開始不能用簡潔的、明確的數學語言很完整地概括出來,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推翻錯誤的說法,最終達到完善。如概括小數的基本性質,學生開始說“小數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崩蠋熍e例,3.007這兩個0是小數后面的可以去掉嗎?學生發現不可以,現在是三位小數,去掉后變成一位小數,小數的大小發生了變化,那么“后面”這個詞改成什么才合適呢?學生搶著說:“是最后面?!弊詈竺嬗靡粋€什么詞來說呢?“末尾”,學生由最初理解到的東西,用自己不標準、不規范語言來總結,老師從得到的反饋信息,不斷糾正學生理解不透徹,描述不當,用詞不準的地方,不斷的反饋—糾正—再反饋,不僅能使學生準確地用書面語言描述概念(法則),加深對重點、難點、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的條理性、準確性。
三、學會閱讀
語文課要想學好一篇課文,首先要熟讀,而數學課本沒有有趣的故事情節,學生不愛讀,也不知道讀什么,好像數學課本就是做題的練習冊,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閱讀什么呢?一是閱讀題目要求。每做一道題前,一定要把題目要求弄清楚,如“把下面的數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和“把下面的這些數從大到小順序排列起來”,這兩個要求完全不同,“按一定順序可以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從大到小只能是這個順序”,學生認真審題,弄清要求再做,就會大大減少犯不必要的錯。二是認真閱讀圖文題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一般是通過圖文和語言描述來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再選擇正確的算法來解決。如“一個長方體水箱中,浸沒著一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鐵塊,從里面量水箱的長度是40cm,寬30cm,水深25cm。當取出鐵塊后,水面距箱底的距離是多少厘米?”(用帶分數表示)。學生從第一句話中可以知道是一個什么圖形,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鐵塊先在水中浸沒,長40cm,寬30cm,水深25cm,指的是含有鐵塊的水的長、寬、高,最后問題是說取出鐵塊后水的高度。學生可根據描述邊讀邊畫圖,摘出重要信息,審清題意再下筆解決。三是閱讀總結性的內容。概念課,新授課經常有一段話,教師要指導抓住這段話中的重點內容,去理解數學概論,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對其中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
四、認真書寫
評價學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水平,能力的高低等,最終都要落實到紙上。做作業、試卷測評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的重要標準,因此,寫作業、試卷測評時一是要認真書寫,要求整潔,格式規范,合理安排書寫位置等。這些好習慣的培養,是減少學生出錯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作業的正確率。二是寫自我評價。能夠對自己的學習做出正確的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錯誤,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善于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自我糾錯能力。因此,每當作業本發下去后,要認真檢查自己出錯的原因,是抄錯題了,沒有弄清題意,還是運算順序、概念不明白等。簡單地寫在旁邊,做出分析,養成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很有幫助,特別是中差生,效果更為明顯。
將聽說讀寫培養目標運用到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能使整個課堂教學緊湊有效,可以省去教師組織教學的麻煩,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他們的能力,會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