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婷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是指適用于學生普眾的英語教學方法,它的基本培養目標是學生的英語基礎應用的能力,也就是學生學習的側重點在于“扎實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這一階段以基礎的語言學習和技能提升為重點,讓學生初步進入語言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提升,給學生奠定堅實的語言學習基礎。”①
在應用型高等院校中,學生普遍在英語的學習能力上較弱,因此在語言學習的初期需要廣泛地采用EGP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從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更好地幫助學生是提高英語的基礎能力。然而語言的學習是需要相互性的,情境性的,那么SPOC平臺的出現就很好地補充了傳統英語課堂的不足。
SPOC指的是小規模私有的在線課程,它沿承MOOC的基本思想,即線上線下形式相結合,但與MOOC強調廣泛的大眾的適用規模不同,SPOC的課程規模一般不超過幾百人,而且要對申請加入的學員設置準入的條件,只有滿足課程設定的既定條件才可以參加學習。對于英語能力水平不是很高的應用型院校的學生來說,雖然MOOC準入門檻很低,而且課程類型豐富多樣,MOOC的師資質量較高,然而這些課程無法適用于應用型院校學生的能力水平,一方面存在課程內容難度較大的問題,另一方面并沒有有效的針對這些學生想要實現的學習目標。
通過SPOC平臺,再加線上線下的課程結合,以及后續的評價管理,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個人的學習主動性,而這與建構主義強調的個人主動性在探索事物中起到關鍵作用的觀點不謀而合。建構主義對于在認知過程中個體是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進行了聚焦,在教育教學中建構主義理論提出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更多地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性因素,鼓勵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等方式來獲得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可以也對自己的學習內容進行修正或者刪除。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意義的主動構建。行為主義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經學》認為知識、領會和運用三個階段是學生的低階學習任務;分析、綜合和評價三個階段是學生的高階學習任務。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比、辨別和分析全面建構新的知識,綜合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內化知識,作出符合客觀事實的推斷,強調特性與首創性,這是教育目標的最高層次。”②那么借助SPOC平臺,一方面可以轉換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身份,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更高水平的思維體系,更有利于未來的學習和發展。
在SPOC平臺下可以實施線上教學與線下實體課堂的融合,這種模式既脫離了單一的課堂授課環境,又豐富了授課的形式。一般在上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觀看與教材章節對照的微課視頻,掌握教材對應單元的內容和知識點;課中,讓學生們結合微課的視頻內容在課堂上進行深入的學習、總結和分析,這時教師的作用僅為監督和指導,對于學生掌握不夠透徹或者存在共性重難點的地方給予指導和解答,幫助他們更好地內化知識體系;課后,學生需要完成平臺的測試題,期末時還要在平臺上進行考核。為了更好地對線上和線下的教學活動進行時銜接和掌握學生的及時反饋,學生還可以在平臺上參加論壇活動,這樣也有助于教師不斷地調整和改善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SPOC平臺的構建“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上更注重校本化。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需要重新確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以確保教學質量提高。”③尤其對于以應用型教育為主的高校,EGP是主要的英語授課模式,對于基礎較弱的應用型大學的學生來說需要提高他們英語水平的同時,更要找到適合于他們的學習方法。因此,在不斷開發適用于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的同時,還應該持續地開發與之相配套的SPOC平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數字化教學的趨勢,更重要的是在這種趨勢下讓應用型大學的學生具備在建構主義所倡導的高水平的思維能力。
正因為有了SPOC平臺的出現,我們可以擺脫在英語課堂上單一枯燥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設出更形象真實的語言情景,那么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從視聽等具體途徑切身體驗到語言使用環境,活化語言使用方式。”④實際上,語言的學習具備雙重屬性,一方面需要具備基本的語言知識結構,另一方面還要處于實際的應用環境當中。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觀內在的情感動機,增強學生學習的個人體驗,將課堂上的知識性內容與SPOC平臺上創設的情境相融合,這無疑增添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和掌握。
SPOC平臺能夠提供豐富的多媒體視聽的資料,有助于創設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并且這個平臺為學生們提供一整套學習環節,以及后續的監控和測評環境,可以提升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科學性和效率性。
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人本主義以及教學系統性作為構建的基礎,并將情境性、自主性、整體性作為構建原則。教師可通過SPOC虛擬平臺,將虛擬課堂和線下課堂有機結合。在SPOC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導學、自學、提問、討論等環節。如在提問環節,教師提出問題,供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進行系統記錄,從而了解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回答情況可由系統自動評分或教師在線評價,如果未能達到學習要求的學生,可要求學生再次觀看視頻學習,直到學生的學習情況達到要求,保證在線學習的質量。
除了由教師提問以外,還可在每節SPOC課堂上可開辟出本節學習討論專區,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翻轉課堂已將傳統課堂需要解決的學生語言學習儲備通過SPOC課堂提前預習完成,在線下課堂,教學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機械的講授,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
對于應用型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普遍欠缺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傳統的EGP課堂上即使是在中學期間涉獵過的知識內容在大學期間他們仍舊十分陌生,關鍵在于他們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要想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能力,首先要扭轉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以及角色。那么我們可以借助SPOC平臺,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學習的環節如預習、自學、小組討論,總結等,與此同時也可以在平臺上補充各種學習資料如音頻、視頻、ppt、word、測試等,以供學生進行選擇和思考。課上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對于課前學習的內容進行內化和深化,這時對傳統的EGP課堂進行了翻轉,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能力,更能幫助學生有效率地掌握EGP課堂所需要他們了解的知識內容。而且課下也可以在平臺上開設答疑討論專區,讓學生們對于課上的知識體系進行深化和升級,以達到最終理想的學習效果。
為了測驗學生在EGP模式下的學習效果,SPOC平臺提供了科學的、客觀的評價方法。學生在平臺上進行學習時,后臺會對學生學習的時長,以及參與平臺活動的指標和活躍程度,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起智能的學習數據,再結合教師實時給學生的評價,這樣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從情感到認知都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可以增強評價的最終結果。
針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特點,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水平,EGP是一種有效的可以幫助他們打好英語基礎的教學方式,但是單一的EGP教學也需要緊跟形式和新時代學生學習的需求,結合SPOC平臺大大地拓寬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可以提供語言學習所需要的情境和背景,結合多方位的評價體系,最終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注 釋
①楊曉莉.高職高專英語ESP、EGP結合教學模式 [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3期,2012年03月,138-139.
②楊海鷹,趙冰.基于SPOC泛雅平臺的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第九期,2018.2,101-103.
③李娟.SPOC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啟示[J].海外英語.2018.6.8,ISSN 1009-5039,39-40.
④李娟.SPOC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啟示[J].海外英語.2018.6.8,ISSN 1009-503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