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娟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說過:“要想改變學生,必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學生也被改變了。”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具有“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積極作用,潛移默化改變著孩子的一言一行。由于培智學生與普通兒童本身的個體差異,他們對教育有著特殊的要求,培智班主任的工作也充滿著挑戰性,結合培智學生的智力低下,生活能力較差以及個體間差異較大的特點,筆者結合一線教育教學的感受,淺談幾點培智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特教班主任的基本職責用一句簡明的話來表達,就是“教書育人、管教管導、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1]。2016年的那個夏天,筆者與7個小天使有幸相聚一起,接手班級后才了解到這7位不同的個體之間智力、能力、個性、興趣以及情緒等心理特性方面各不相同,差異較大。比如我班的同學都是智力障礙和伴隨多重障礙,雖然他們實際年齡10歲左右,但心理智齡都低于普通兒童。為了讓這些小天使對學習生活能有美好的向往,我給班級取了一個很陽光的名字——太陽花班。雖然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殘疾,但我依然希望他們能像太陽花一樣,具有一顆如太陽般明朗、快樂的心。與此同時,讓班級里幾位繪畫能力較強的同學設計畫出一幅太陽花的圖案,在班級微信群里推送并投票評選,得票最高的設計制版并噴繪制作成本班的班徽,讓每位學生佩戴于胸前,形成本班的特色風景線。有了太陽花班這一名稱,相應的我把“學會自理、享受生活、快樂學習”作為班級的奮斗目標,制作成班旗,置于教室前門外壁,將太陽花的精神衍化為體現學生申美情趣的標志,融匯到班集體活動的方方面面。我希望這些殘缺的天使有堅毅的精神和普通孩子一樣,共享太陽下的美好生活。
太陽花班的班級環境建設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發揮學生們的主動性,從生物角、成長記錄袋、知識天地、天花板再到班級外的長廊,都讓學生共同參與,創造一個屬于我們自己溫馨獨特的家(班級):
1)生物角:課余時間,建立一個綠化角讓孩子們種種花、養養草。分配到個人,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一盆綠植,自己澆水、施肥,當出現學生生病請假的時候,可以請其他學生幫忙,讓學生養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同時,孩子們看著自己的綠植逐漸長大心中也會有自豪感,在美化班級環境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一項生活技能。
2)成長記錄袋:對于培智的班主任而言,培智學生的每天進步是很微小的,需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記錄學生成長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這樣才會驚訝于學生突破性的進步。我為我們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制作一個成長記錄袋,里面存放學生的基本資料、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家長的話、學生的作品以及老師的評價和寄語。對照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內容要求,我為每個學生制定了每周計劃并貼于桌角,將學生的一個星期的計劃以及達成狀況記錄下來,一步一步實現成長過程中的大目標。例如:我們班一位自閉癥兒童,他情緒行為比較嚴重,經常上課無法坐好,隨意走動,我給他制定一周成長計劃,根據他的愛好,先讓他達到課堂能靜坐5分鐘,表現好給予物質獎勵,然后靜坐10分鐘、15分鐘,以此類推,最后堅持一節課能安靜坐好。經過長期的訓練,將孩子的進步存于成長記錄袋,記錄孩子的點滴。
3)知識天地:我在知識天地設置了“識字大樹”,從網上購買漢字的素材,依據課本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常見漢字100個,制作成小蘋果的形狀,讓學生動手摘蘋果、貼蘋果、分蘋果等活動形式,讓他們認識新漢字、鞏固舊知識。同時爭取了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在家教學生手工diy,自己動手制作漢字卡,而且漢字卡最好是圖文結合,有形象的圖片和具體的漢字,這樣便于學生理解。
4)天花板和班級長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我們的教室除了四面墻之外,天花板也會說話。天花板是懸掛的是學生在開學時父母老師以及自己寫下的心愿折成的千紙鶴,學生們抬頭就能看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此外,智力障礙兒童的思維呈現出低齡化的特點,他們的直觀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事實證明,培智的孩子對于你滔滔不絕的大道理不是置若罔聞,就是一臉茫然,你根本無法走進他們的世界,所以根據班級培智學生的特點以及生活習慣,筆者發現童話式的環境布置,可以于無聲處潤心靈。于是我在班級外的長廊上貼上了學生們耳熟能詳的《小猴下山》、《井底之蛙》、《小蝌蚪找媽媽》,通過角色扮演的管理藝術[2],一個個可愛的形象以及記在孩子們的心中,孩子們愿意接近他們,也愛上了太陽花班。
這些年,自我決定能力對殘障者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發展自我決定的本質是使殘障者能認識自己的優勢、弱勢,理解自己的能力和效率,充滿信心去控制殘障者自己的生活,以扮演成功的成年人角色,如能成功處理居住、理財、休閑生活、工作等。所以培智班級制度文化內涵建設需要堅持學生自主發展取向,通過班級制度創新促進培智學生自我決定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建立太陽花班的班級公約,內容如下:禮貌待人、團結友愛、保護環境、愛護公物、認真學習。在這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還與班級的每位學生建立“個人契約”,這里的“個人契約”引用的是企業管理中的概念,所有公司的個人契約都包括正式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個維度。在了解班級每位學生的基礎上,我與他們制定相應的“個人契約”,例如:班級的一位情緒行為兒童,他上課時發火鬧情緒的次數特別多,經常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在以常規的課堂紀律要求他的同時,為他制定了相應的契約,也就是他上課不發脾氣則可以得到老師獎勵給他的東西,如果發火,則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同時,也會失去老師的喜愛、娛樂休閑的機會、參與活動的次數等。當每位學生都可以遵守班級的公約時,我通過與學生討論、班委會修改、全班投票等方式讓學生有選擇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決定的權利。
了解學生情緒特點、及時發現學生的情緒問題、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3]。我覺得永遠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對于培智學生的教育,獎勵制度的建立尤為重要。普通班級中有獎懲制度,培智的教室中也有,但筆者更多傾向于正面教育,以愛育愛,多贊揚學生。為此,我在班級建立了表揚榜。每位學生的名字書寫在黑板上,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日常生活的表現給予小紅花磁貼,對于表現不積極的也鼓勵他多主動,一天下來做總結,看哪一位同學的小紅花多,采用代幣制的方法,五朵小紅花兌換一枚胸章,五枚胸章兌換學生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一個愿望,這樣一個星期下來,學生就會有收獲,在孩子開心的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以獎勵的制度培養榜樣的示范作業,到學期末會涌現出一批“遵守紀律的小鷹”、“團結互助的小螞蟻”、“愛惜糧食的小松鼠”、“樂于動腦的小老鼠”還有“熱愛大自然的小蝴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是“教學做”合一,這也是他的教學論,強調“學”與“做”結合起來,要與實際生活的活動聯系。這就要求我們特殊教育的班主任發展并培養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提高培智學生的社會參與度。
跟進我校少先隊工作進程安排,每周我都會利用周三給班級學生開設一節綜合性的主題班會課,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主要通過猜謎語、講故事、觀看視頻以及表演等方式讓他們體驗班隊會的中心思想。例如:母親節到的時候,為了感恩偉大的母親,我將班級學生的母親邀請到班級,讓學生通過觀察嬰兒出生的過程體驗母親的辛苦,親自活動為母親做一張賀卡感謝母親,最后大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給媽媽們一起過節日,加深了學生感恩母親的認知,同時也促進了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感情,起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培智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導致家長很少帶他們出去接觸社會、接觸人群,這樣就剝奪了孩子作為一個社會性人的發展的權利,無論是溝通交往技能,還是社會適應能力都得不到發展。所以,班級緊扣我校“平等、參與、共享”的教育理念,成立“愛心”小天使志愿者小隊,筆者定期帶他們到敬老院去為老人們做力所能及的事,送去溫暖。還有我會定期帶他們去大潤發體驗購物,去勞動實驗基地種植蔬菜,拔草澆水。去學習乘坐公交車,體驗從站臺等車、上車、買票投幣、下車的過程。雷鋒月,帶領他們去教低年級培智班的弟弟、妹妹們穿衣服、掃地、倒垃圾等。社會性的體驗活動,既讓他們的社會性能力得到了鍛煉,也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我們班級的學生由于個體差異比較大,其中有一位就是中度腦癱,獨立行走起來是有困難的,運動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就組織程度較好的同學幫助他,例如帶他上廁所、上下樓梯、一起活動等。凡是學校組織的活動我都會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比如:六一兒童節,組織他們跳兒童舞蹈《大王叫我來巡山》;清明節組織他們去掃墓。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更注重時效性,開展“月習一禮”活動,帶領學生共唱《文明禮儀歌》,歌聲中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總之,智障兒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關系學生的生活[4],為了幫助他們謀得更好的發展,需要我們班主任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創造獨特的班級文化,這種無形的文化力量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他們,為這些殘缺的天使插上翅膀,讓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