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吉林省通化縣西江鎮學校 吉林 通化 134100)
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需要的是多元評價來激發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凡是他們喜愛的,學習持續時間相對較長,效果也較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程中都要加強寫字教學”。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尤其是一名低年級教師,我一直以為教會學生寫得一手漂亮的字,無論是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角度,還是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我們老師一項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
過去的寫字教學的要求偏于知識性,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等。實踐證明,這種要求是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語文課程標準》重新定位了寫字教學的要求,簡化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它更重視的是寫字的學習過程,要求“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間架結構只須“注意”。這樣提是試圖降低難度,適當減輕低年級孩子的負擔。在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標對寫字教學的要求,既不能任意降低要求,甚至省掉寫字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又不能拔苗助長,結果得不償失,不利于學生寫字能力的提高和身體的健康發展。
1-2年級的“寫字”的具體要求是,打好硬筆字的書寫基礎,包括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了解漢字基本知識,能把硬筆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姿勢與習慣是教師共同的任務與追求。在教學中,教師在教給學生漢字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特別重視學生日常寫字,各科作業都應要求書寫規范、端正、整潔。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要以正確、認真的書寫來作為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另外,在日常教學中,學校要通過開設美術、藝術課程,提高學生的書法欣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中國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創新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在學生接觸漢字的最初階段,老師不妨給孩子們講講漢字的起源以及漢字從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發展到篆書、隸書,再到日后的草書、行書、楷書的發展演變過程,讓孩子們能夠打心眼里喜歡和敬重漢字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充分激發孩子們學習書寫漢字的興趣。
小學生都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師,也會有意無意地模仿老師寫字。于是,教師的示范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老師寫得一手好字,必然會催生學生練習書寫的熱情。我們要求學生規范書寫,寫出整潔、美觀的文字,首先教師自己給學生樹立榜樣,用自己的書寫影響和感染學生。
學生的書寫能力不是天生的,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科學指導下,絕大部分孩子都能寫得一手好字。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課業負擔并不是太重,這時老師不妨多花些時間著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先教會孩子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并在書寫的過程中不斷強調、鞏固,同時更要引導學生做到凝神靜氣地去寫字。可以讓孩子在寫字前做幾次深呼吸,也可以在孩子書寫時播放一些中國古典民樂,營造良好的寫字氛圍,以克服孩子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浮躁心理。由于是初學階段,老師切不可急功近利,每次練習的量不宜過大,還要有充足的時間作保證,教師評價的側重點要著眼于書寫質量,要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不失時機地加以褒揚和鼓勵,這樣,孩子在書寫過程中不會因為時間倉促和任務過重而產生壓迫感,自然就會心平氣和地寫好每個字。
隨著學生書寫次數的增多,練習的新鮮感一旦退去,勢必會產生懈怠心理,這時候老師就有必要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們展示書寫才能,確保學習熱情不減。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書寫“擂臺賽”,評選班級書寫“小能人”,將他們的優秀作品張貼在教室里,鼓勵孩子們參加一些書寫大賽和書法考級活動,在更高的平臺上展示孩子們的書寫才能,讓他們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一來,原本表現突出的孩子越發自信,練習的積極性也就更加深入持久,其他同學也會心生羨慕、見賢思齊。
我們的寫字教學應不拘泥于筆畫的分析,盡可能地挖掘教材的潛在作用,植根課堂,課內外結合,千方百計地使學生愛上寫字。學生在練得一手好字的同時又能接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既能磨煉他們的意志,又能陶冶他們的性情,一舉多得,我們何樂而不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逐步提高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寫字教學可通過指導示范、練習講評、活動激趣等幾個環節,打好基礎,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總之,探討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必然離不開對語文作文寫作的教導。但是由于小學生幾乎沒有任何的社會經歷,對各種現實生活中的感觸很少,所積累的知識又不足以支撐學生寫出完整的一篇文章,很多教師在寫作方面的教學過于片面化,導致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整體處于偏低的狀態。小學語文老師應當從實際的生活出發,教導學生感悟生活,從生活的實際場景去寫作,并不斷累積素材,提高語文作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