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斌
(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洪湖鄉中心小學 江西 鷹潭 335200)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文化結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和認知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文學素養,小學語文學科是滲透古詩詞文化價值的重要學習科目,能夠利用優美的詞句,讓學生體會到形象的文學意境,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體系來體現古詩詞文化的魅力,只有不斷優化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才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我國的詩詞文化能夠具有如此豐富的內涵,不僅在于詩詞中字詞的巧妙搭配,更是由于詩詞帶給人們的豐富意境,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讓小學生在初期學習中就能夠感悟到詩詞中的意境,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詞內容巧妙的設計教學情境,通過對課堂內容的巧妙設計,將詩詞表達的意境展現給學生,這能夠讓學生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和對相關意境的感知,教師還可以將角色扮演帶入到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詩詞教學中,可以根據詩詞內容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了解作者的心里活動狀態。
例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詩詞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幫學生揣摩作者的作品意境,感受作者在創作這一作品時的心理狀態,再結合當前的生活狀態,進行歸納和總結。目前隨著社會水平的提升,小學生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有顯著提升,一般沒有離開過家鄉也沒有離開過父母,不能體會到那種“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現狀,向學生展示一些留守兒童或者在異鄉打工的父母照片,學生會根據文章思想和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對詩人思念親人的情感發出共鳴,更好的理解了文章所展現的那種思想情懷。
很多古詩詞在創作過程中,經對比和研究發現描寫手法和意境展示都有異曲同工之處,甚至在某些觀點和思想的抒發上都很相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探索這些規律,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這些表達技巧建立學習古詩詞的科學方法,通過對描寫手法的對比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情感,能夠對詩詞中事物賦予靈魂,對比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也對之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了鞏固和復習,獲得了新的文化知識,又對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了二次消化與吸收,這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
例如,在學習《夏日絕句》時,教師可以根據詩詞中的內容進行知識延伸,從而實現對《竹石》的學習,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兩篇古詩詞文章具有雷同之處,他們都表達了一種堅定不移的意志品質,盡管在創作背景上有明顯區別,但所抒發的文章情感和堅毅的品格卻是如出一轍,在二次學習《竹石》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就會發現古詩詞中的規律,這不僅讓古詩詞的學習變得簡單,同時更加富有趣味性,在鞏固基礎的同時,獲得了豐富的學習經驗和文化知識的積累。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怎樣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之美和韻律之美,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要重視詩詞朗讀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來體會詩詞之美,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朗讀,形成朗讀古詩詞的習慣,在朗讀過程中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詩詞語感,結合自身的所感所悟來體會思想意境,通過深入理解來獲得對詩詞的全新感知,通過朗讀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文章中的詩詞重點,對文章總體的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進行《尋隱者不遇》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事先分析文章,首先它是一首五言古詩,文章的主要表現手法采用了一問一答的方式,通過在問答過程中的語句表現來襯托出了尋訪者的焦急情緒,同時展現出尋訪者對隱者的敬仰之情,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該古詩,完成后可以根據自身的感悟來體會文中尋訪者詢問童子時的心里活動狀態,還可以以“童子”為導火線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通過情景表現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表達的意境,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印象。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雖然存在一定的教學困難,學生一時無法完全理解學習內容,但是古詩詞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是無可替代的,它承載著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傳承。教師應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通過長期的培養和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實現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