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英語中副詞的種類多種多樣,總的可以劃分為時間和頻度副詞、地點副詞、方式副詞、程度副詞、疑問副詞、關系副詞和連接副詞。在這之中,中國學習者對程度副詞的使用情況一直備受研究者的關注。Haliiday(2014)從概念和人際功能兩方面對程度副詞做了定義。在概念功能上,程度副詞表示事物的性質、狀態等達到的程度;在人際功能上,表達說話者的語氣和態度。根據 Quirk et al.(1985),程度副詞可以分為強勢語(amplifier,如completely、very)和減弱語(downtoner,如slightly、barely)兩大類。
語義韻概念(semantic prosody)首先由Sinclair(1991)提出,具體指節點詞與其典型搭配在其語境中營造的語義氛圍。語義韻大體可分為積極語義韻(positive prosody)、中性語義韻(neutral prosody)或錯綜語義韻(mixed prosody)和消極語義韻(negative prosody)三類(Stubbs 1996:176)。本文基于語料庫證據,采取提取節點詞在跨距內的搭配詞并確定顯著搭配詞(significant collocates),概括并對比分析almost和neatly的語域分布和語義韻。
國外專家學者對程度副詞的語義韻做了較多的研究。B?cklund(1973)通過研究分析,發現了totally和utterly的語義韻,即這兩個程度副詞均是常常用于修飾貶義詞,perfectly常常和表示積極意義的形容詞共同出現,然而卻是用作反語,表示諷刺挖苦的含義。Sinclair(1991)也通過不同的語料庫論證了utterly的消極語義韻,這一點與B?cklund(1973)的發現一致。
國內專家也對語義韻做了不少研究。衛乃興(2002)基于JDEST語料庫,研究專業文本的語義韻,研究表明,與普通文本相比,“cause”一詞的消極語義氛圍更為濃重;“career”的積極語義韻是隱而不露的;“probability”的語義氛圍則錯綜雜和。王海華(2005)以CLEC和BNC為基礎,比較了中國學習者和本族語者使用CAUSE一詞的語義韻傾向。研究表明,中國學習者過多使用積極語義韻。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程度副詞的研究對英語學習尤為重要。衛乃興(2005)強調,語義韻研究不管是研究本族語還是學習者中介語,都必須從具體的詞項著手。翻閱文獻,筆者發現,關于almost和nearly這兩個近義程度副詞的研究較少。這兩個詞的意思均為“幾乎、差不多”,但仔細研究發現這兩者用法存在一定區別,為了使得英語學習者準備掌握二詞的不同用法,減少誤用,有必要通過語料庫數據研究方法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
以語料庫數據為驅動,本文擬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almost和nearly在使用頻率方面有何異同?
(2)almost和nearly的語域使用特征如何,有無不同之處?
(3)almost和nearly的語義韻傾向是否存在差異?
本文以英國國家語料庫BNC(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為基礎。BNC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英語語料庫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可以免費使用的語料庫之一。該語料庫收錄了20世紀以來的一億余個詞,其中書面語語料占90%,口語語料占10%,廣泛全而地收集了不同學科領域的語料。
語域 (register)的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雙語現象時提出來的。 Halliday(1964)對其進行了初步界定,在他看來語域是“語言使用的功能變體”,即因情景語境的變化而產生的語言形式的變化。同樣的單詞在不同語域的使用頻率及使用形式均有不同。
筆者在BNC在線語料庫中,采用LIST檢索方式,先檢索出almost和nearly兩詞的使用總頻率。結果顯示almost一詞的總頻率為30043,而nearly的使用總頻率為11005。兩詞出現的比例大約是3:1,也就是說almost在英語國家中使用得更多。
接著筆者檢索了這兩個詞在口語、小說、雜志、報紙等3個方面的使用頻率。數據顯示,almost一詞在口語中出現的頻率較少,即該詞經常出現在非口語化文體中。除此之外,可以看出almost在小說中使用的頻率最大。綜合而言,學術文體中經常使用almost。而nearly則在音樂、口語及非學術語域中經常出現,這也就能充分表明與almost相比,neatly更傾向口語化,使用場合也不及almost正式。
Firth(1957)作為研究詞語搭配的第一人,他認為詞的意義是從和它結伴共同出現的詞中體現出來的。根據Firth的觀點,詞項的結伴規律、結伴詞項間的相互期待與相互吸引 (mutual expectancy,mutual attraction)、搭配成份的類聯接(colligation)關系等都是詞語搭配的形式屬性,都是詞語搭配研究的重要內容(衛乃興,2002)。本文中節點詞就是almost和nearly。搭配強度一般是通過計算搭配詞和節點詞的MI值來判斷的。MI值指的是相互信息值(Mutual Information Value),當MI值大于3是,則認定為顯著搭配強度。MI值和搭配強度呈現正相關關系。
結果表明almost的顯著搭配詞有certainly、entirely、impossible、immediately、exclusively、completely、invariably、identical、inevitable、doubled、universal、universally、wholly、invisible、non-existent、overnight、unbearable、unbelievable、imperceptibly。另一程度副詞nearly的顯著搭配詞則是:years、half、cent、million、ago、hundred、nearly、finished、thousand、killed、50、forty、40、100、twice、300、quarter、billion、o’clock、300。
分析上述詞語,筆者發現almost的顯著搭配詞中,副詞和形容詞各占據了一半。從索引行中隨機抽取一些例句,如下:
(1)all by and large I mean it's almost certainly it's getting it from…
(2)the same people'were almost entirely missing at the other functions…
(3)It was almost immediately clear that,though a rather…
而從nearly的顯著搭配詞中,不難發現數詞占據了一半以上,形容詞和副詞也有少量存在。雖然years的共現頻數最高,但是通過筆者在BNC語料庫中進一步觀察分析,筆者發現該詞不能算作是是nearly的顯著搭配詞,而是屬于偶然搭配詞 (casual collocates),即由于語言使用的偶然因素落入跨距、對節點詞并無預見力的詞項。下面筆者在語料庫中隨機抽取了幾條這樣的偶然搭配詞索引行列舉如下:
(1)was years and years ago she said,nearly everybody on…
(2)over the years he's nearly averaging a goal every other game…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程度副詞almost,經常用于修飾形容詞如:identical、non-existent和副詞如:universally、certainly。而它的近義詞nearly則通常和數詞如:forty、hundred等搭配使用。因此,學習者在選擇這兩個近義詞時,應該充分考慮需要哪種功能,要怎樣進行的搭配這些條件,如此才能讓自己的語言準確并且地道。
語義韻的三種類別分別是積極語義韻、消極語義韻和中性語義韻。在消極語義韻里,關鍵詞吸引的詞項幾乎都具有強烈或鮮明的消極語義特點,它們使整個語境彌漫一種濃厚的消極語義氛圍。積極語義韻的情況正好相反:關鍵詞吸引的幾乎都是些具有積極語義特點的詞項,由此形成一種積極語義氛圍;在中性語義韻里,關鍵詞既吸引一些消極涵義的詞項,又吸引一些積極涵義或中性涵義的詞項,由此形成一種錯綜的語義氛圍(衛乃興,2002)。清楚地知道程度副詞的語義韻對于老師的詞匯教學,學習者的寫作都有著十足的重要性。
通過觀察筆者發現,當想要表達“幾乎不可能”、“幾乎不敢相信”“幾乎看不見”等否定意思時,選擇almost更為恰當。同時,almost與表達積極意義和中性語義的詞進行搭配的也有不少。由此可以看出,almost兼具了3種語義韻。接下來對nearly進行檢索分析,筆者發現由于nearly通常用于與數詞進行搭配,其語義韻傾向于中性,很少有積極和消極語義韻。
本研究發現,almost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nearly的使用頻率。并且在學術語體中,almost的使用也更為頻繁。而在語義韻方面,筆者發現nearly有著明顯的中性語義韻傾向,這與它常與數詞連用有著很大的關系。相比較而言,almost的語義韻則相當廣泛,它可以分別修飾具有消極、積極和中性意義的詞匯。因此,學習者在選用這兩個詞匯時,應該對其語義韻與搭配方式進行充分的考量。當用于修飾數詞時,nearly是最好的選擇。而當用于修飾表達具有消極或積極含義的形容詞或副詞時,應該首先考慮almost一詞。從整個研究中可以看出,在當今的英語學習中,語料庫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被使用起來。英語老師可以運用語料庫數據驅動的方法來加強詞匯深度的學習,學習者不僅要掌握詞匯的中文含義,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詞匯的搭配,使用場合,以及語義韻傾向,如此才能達到語言的地道性。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時間的有限,筆者未能將英語學習者對這兩個詞語的掌握情況和本族語者的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因為只有看到學習者存在的問題,才能具體地指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式。未來的研究可以從這方面進行,對程度副詞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