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萍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五里鋪中心小學 甘肅 天水 741000)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時期,學生在該階段語文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效率的提升影響到了他們后期的學習。那么我們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就應該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故事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非常受用。它能夠以故事的形式滲透到我們語文的學習內容中,和語文教學內容進行較好的融合,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故事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策略展開探究。
理論知識是學生普遍不受歡迎的內容,這部分的知識學習起來比較的枯燥,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展開語文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將一些單調的文字變得形象化,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這種故事與理論知識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將知識完整的呈現給我們的學生,另一方面將這些知識賦予了新的生命力。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自己首先需要對所講授的內容做到足夠的了解和熟悉,然后能夠挖掘這些教學內容背后的故事,將這些故事融入到教學中,實現講故事的效果。另外故事的使用需要適度,教師應該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故事只是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滲透,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過度地使用則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時,文章中包含了一些古代的歷史事件,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的清晰明白,我們應該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故事的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我們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三國時期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認識諸葛亮、曹操和周瑜,使學生對這些人物有一個更加直觀的印象,進而進行文章的學習時會有更大的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頒布和落實,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兩個重要的版塊。閱讀主要是考察學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比較死板,沒有任何的趣味性,這也就導致很多的學生對于閱讀沒有任何的興趣。另外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也比較的程式化,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將故事和閱讀教學進行結合,讓學生以讀故事的形式進行閱讀題目的解答和閱讀技巧的積累,通過感知故事內涵的方式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的培養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大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這一課的內容與學生所處的年代相差較遠,對于他們來說比較難理解,不能夠提起興趣,這時候教師可以以周恩來的小故事為引入讓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進而有效的進入到這部分課文的閱讀中,然后教師以故事揭秘的方式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相關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的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同樣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寫作也是最令教師感到頭疼的一個教學版塊。大部分的學生對于寫作都存在著一定的畏難情緒,在學習中比喜歡思考,不知道寫什么。如果我們在學生寫作時能夠借助于一些故事給學生啟發或者是讓學生自己編故事,這往往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相對輕松的體驗,逐漸的幫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進而激發他們創作文字的動力。為此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將寫作的主題和故事進行結合,以此作為突破口去開啟學生的創作思路,讓學生的寫作思維得到培養。
比如我們在小學階段會涉及到敘事類文章的寫作,而這些內容往往會通過命題作文的形式出現,如何讓學生能夠看到題目產生靈感呢?比如以溫暖為題進行寫作時。那么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給學生將一些周圍生活中溫情的小故事,借助于這些故事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寫作課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創作溫情故事,這時候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得到了調動,也會打開自己的思路進行文字的創作和加工。
在我們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合理科學的使用故事教學法一方面有助于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能夠展現語文學科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思維和探究力,從而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的探索故事教學法在自己的課堂中的應用方式,更好的打造優質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