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鑰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第二小學 江西 湖口 332500)
繪本就是一種以圖畫與文字結合的方式進行故事講述的書籍,其中主體明確,表達流暢,有著非常強的連貫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繪本的運用,適應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個性特點,小學生本身沒有足夠的閱讀能力,又缺乏閱讀的興趣,沒有長時間閱讀的耐性,因此教師就利用繪本中的圖畫進行對學生興趣的吸引,促使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幫助學生理解繪本知識,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
1.1 繪本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對學生的閱讀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繪本的優勢,利用繪本中各種生動形象的圖畫,還有趣味十足的故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在繪本閱讀中指導學生對其中細節進行分析研究,提高一些趣味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形成活躍自由的閱讀氛圍,從而促使學生逐漸產生對繪本的閱讀心情,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間對繪本的學習,從而形成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1.2 繪本閱讀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高。繪本閱讀就是要通過圖畫和文字的配合,引導學生進行詳細,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實現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學生在日常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對文章或圖畫的分析描述,在頭腦中進行對具體情節的想象,從而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得到具體的情節和背景,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對具體情境的思考,豐富學生的思維視野,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高。
2.1 明確繪本閱讀的優點,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要實現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就需要認識到繪本的各種優勢,組織學生進行繪本閱讀,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熱情,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語文課程中教師需要明確繪本閱讀的優點,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對教學方式的創新,適應學生的個性特點,重視對學生的閱讀引導,促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積極的思考,還可以創設各種閱讀情境,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進行對繪本的閱讀和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2 重視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繪本的閱讀,就不能僅僅安排學生進行閱讀,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憶當年,利用繪本中給學生留下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根據其中的情節進行思維聯想,從而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對其中人物語言、動作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對繪本的總結,提出一些趣味性的問題,通過語言IND學生進行思考,針對繪本故事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從而有效展開對學生的繪本閱讀教育。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繪本《少年與果子貍》時,教師可以根據繪本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如:繪本中果子貍對外界有怎樣的幻想呢?這本書中“一位小男孩騎著自行車,車后座上坐著一只胖乎乎的、頭戴著胡枝子花的小果子貍”的畫面非常美好,請學生們在紙上進行描繪,讓學生自己進行對其中情境的思考和想象,形成良好的思維引導,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3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基于繪本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對UESTC進行課堂引導,讓學生在對繪本的閱讀中進行深入思考,安排學生在繪本閱讀后進行小組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學生對繪本知識的深入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三個強盜》的繪本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詢問學生:故事看完了,說一說你們從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這樣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教師在憶當年學生進行略讀,教師可以給學生出題,如:讓你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現故事中的三個強盜,你會怎么選?這樣就可以促使小組之間進行對繪本內容的分析討辯論,鼓勵學生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這種情況下學生要想深入的去探究,必須對故事再細細閱讀,從而形成對繪本的有效學習,提高學生對繪本知識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