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橋
(湖北省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第一中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閱讀不但包含感知、思維、聯想、想象、記憶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心智活動,而且還有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其中,興趣最為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中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興趣才會引起注意,有興趣才能激起情感,有興趣才能發展能力。
如《秋天的懷念》,這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文章中,關于菊花的描寫“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如詩如畫,引人入勝。《海上日出》描摹出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的不同情態的瑰麗……美文飽含深情,美文激揚情感。在對優美詞句深刻體會和產生美感享受的一剎那,一定有人會怦然心動、躍躍欲試,寫作沖動和熱情會油然而生。教師應當抓住這些優美的篇章,在閱讀的文本中尋找寫作興趣的可燃點,激發學生感受、感悟,引燃學生寫作的興趣。
閱讀是吸收,習作是釋放。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場”,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應當重視單篇文章的多讀,多形式地讀,充分地讀,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讀得越充分,學生的理解就越深刻,感悟就越深,“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多讀成誦后,學生才能順手拈來,摘詞選句,應用自如;通過“初讀,明文章的內容——再讀,理文章的層次——品讀,抓文章的重點部分——誦讀,背文章的精彩部分”等多種閱讀訓練,在多讀后,才能在反芻中感受作者的寫作構思,領悟作者“謀篇布局”的精妙,從而借鑒、學習,將這種寫法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
目前,小學新教材都進行了重新組合,都采用以文化主題為核心的主題單元整體設計,如:親情單元,安排了《遲到》、《秋天的懷念》、《背袋里裝的是什么》與父愛、母愛相關的文章、在熱愛祖國單元中,安排了《祖國,我終于回來了》、《豐碑》、《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文章……單元主題豐富的文化內涵進一步系統了相似題材、相同體裁的課文編排,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有利于讀寫結合。
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重視整組文章的閱讀與學習,可以按照“整體感知(整體觀照,確定目標)→部分感悟(關照整體目標,發揮整體效應 →整體回顧(把握規律,整體提升)”的方式進行,立足于單元整組教學,將一些知識能力點有機的穿插到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整合和拓展,發揮單元教學的整體效應。
語文教材范文在思想教育、題材選取、體裁安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是學生模仿習作的最好例子。于是教學中根據文章特點,不時選擇讀寫結合點,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指導,給學生提供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
4.1 活化詞語,描摹意象的用語造句。文本內容的精彩處、語言的經典處,往往集中體現了作者深厚的遣詞造句的功力,同時也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價值。因此,要駐足關鍵詞語,用自己的已有經驗,穿透詞語的外在形式的表象,探入其內部深層世界,生發出新的審美意象。這樣,既能把握詞語運用的真義,又培養了表達的形象性和細膩度。
4.2 適當補白,渲染意境的補敘續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整個審美經驗對作品的“空白”結構加以想象性補寫。融注學生理解、感悟的嶄新意象會為文本增加豐富的想象,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文本描繪的意境。
4.3 變換文體,提升意蘊的改寫重組。文體有多種形式,學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變換文體,進行寫話訓練。比如記敘文改寫成詩歌,寫人文章改寫成頒獎詞,說明文改寫成童話……這實際上是讓學生在提煉、重組、加工語言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緒重新投射給對象。在組織語言中,學生會領悟到不同文體的區別與寫法,學生的主體心靈及其感悟會得以充分釋放,作品中貫注的意蘊會獲得更新和再生,使作品成為一種感性的創生和傳達。
操千曲而后曉音,觀千劍而后識器。課內閱讀是有限的,而課外時間是充裕的。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將“讀中學寫”向課外延伸,展開課外的閱讀和寫作。
5.1 加強課外閱讀。通過推薦閱讀和自由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廣泛閱讀書籍,做好批注勾畫,指導學生完成讀書筆記。
5.2 加強自由書寫。教師要求學生自備一個精美的本子,課外經常性地自由書寫,可以摘錄課外閱讀中的發現,做出評價和模仿,可以書寫生活中的感受。要求學生細心觀察日常生活,并且堅持寫日記,周記。
5.3 師生共同品析。對精彩段落、好的習作,組織師生進行賞析、點評,必要時將名著搬到課堂上來。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走出“讀中學寫”的教學誤區,正確有效進行讀寫結合,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我們的學生只有展開美麗的讀寫雙翼,翱翔于語文的藍天、知識的藍天、人生未來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