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文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在幼兒發展階段,幼兒園時期是孩子們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幼兒園大班升入小學是教育過渡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否對義務教育質量的影響不容小覷,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傳道授業解惑”,幫助幼兒做好入學的心理準備和身體準備,使他們順利的適應小學生活。
1.1 幫助孩子建立向往小學的美好愿望。通過集體教學幫助孩子樹立對小學的向往,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通過“我要上學”的主題活動,根據孩子的興趣開展系列活動,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在活動中讓孩子積極思考怎樣才能做個小學生。孩子們有的說:“到小學去看看。”有的說:“我媽媽是小學老師,我經常到小學去。”等等,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從而幫助幼兒樹立我要上小學的向往。
1.2 創設環境,參觀小學。一是創設與升小學有關的幼兒園環境,班級主題墻設置“我要上小學”、“我心目中的小學”等專欄,讓幼兒對小學有初步的了解,對小學生活產生向往。二是組織幼兒參觀小學,參觀小學校園,包括教室、操場、廁所等場所,觀摩了小學生升旗、做操等各項活動,使幼兒切實了解小學各場所的用途及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小學學習生活的憧憬。
1.3 模擬練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模擬常規訓練,包括上學前帶齊學習用品,準時到校;聽到鈴聲響走進課堂,端正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書包放進課桌里;老師來到教室時,起立向老師問好;坐的姿勢要端正,上課注意聽講,發言先舉手等一整套的學習程序的訓練,使幼兒初步體驗小學學習生活的規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1 多元閱讀活動,鍛煉前閱讀能力。一是有規劃的往班級圖書區投放圖書,并每天安排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實施“圖書漂流”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兒童讀物,擴大幼兒的閱讀面,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興趣;三是開展口述日記的活動,通過幼兒口述、家長記錄保障幼兒的家庭閱讀時間。
2.2 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給幼兒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園時主動疊衣服,自覺進行生活活動,自己取餐點,清洗餐盤等等。班級教師要合理安排小值日生幫助生活教師整理床鋪,打掃地面衛生等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2.3 發展學習適應能力。進入小學后,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以讀、寫、算為主導。但是幼兒教師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后的智能發展,如:區域活動時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操作,積極探索,鼓勵幼兒積極觀察,科學紀錄,培養他們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我們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持久性的培養。例如讓幼兒在限定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適應上課的時間要求。
一是建立家長學校,促進家長教育專業化。定期組織活動,更新家長的理念,改變家庭教育方式。
二是定期通過班級作業、家園聯系欄等方式,將幼小銜接的先進做法進行宣傳,家長和教師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家長通過每天的自我評價來了解基本的行為規范,從而遵守這些有助于他們適應小學生活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