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項里中心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最持久的學習方式。通過閱讀,人們能夠從中獲得所需要的知識,進而認識世界并改變世界。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閱讀培養了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智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審美能力。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學時,語文老師要充分發揮教材優勢,逐步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說過,語文學得好的人,大部分得益于課內外。所以,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要經過大量的課內外閱讀,而且課內外閱讀必須要從小學低年級抓起,具體方法如下: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內外閱讀時要抓住學生的興趣,而一旦學生對課內外閱讀沒有興趣,也就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內外閱讀里,就會把課內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受罪。在蘇教版的課文中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在大部分插圖中,都有豐富的故事情節。所以,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系教材特點,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聆聽美的聲音和欣賞美的畫面共同結合下,感受課文美的形象,最終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講授《小動物過冬》(蘇教版第二冊)一課時,要充分利用插圖,在上課時,先仔細觀察插圖,讓學生仔細考慮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然后再仔細閱讀全文。自讀課文后組織學生同桌討論,集體交流,在初步的聽、說、讀的訓練中感知課文。然后就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精心組織學生品讀,合作探究,通過自讀、小組讀、比較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有效地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語感。
閱讀興趣被激發后,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該指導他們看什么書呢?參考各類小學生推薦書目后我覺得推薦的讀物首先要注意有趣和廣泛。低年級的孩子持久性比較差,比較適合淺顯易懂、通俗簡短、情節生動的讀物比如童話故事、民間故事以及一些兒歌等,耳熟能詳的有《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白雪公主》、《丑小鴨》等等。在這些小說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受到各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他們健康地成長。與此同時,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節動人、感人肺腑的課文;也有不少能激勵學生愛觀察、善聯想、能創造的課文。在講授完一篇課文后,可以適當推薦給學生一些與之相關的文章。如在講授了二年級《一株紫丁香》一課后,就介紹和指導學生去閱讀一些簡單的兒童詩,以此來作為課文補充,豐富學生的積累。
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或作家風格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聯系的作品,鼓勵學生開展課內外閱讀。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節動人、感人肺腑的課文;也有不少能激勵學生愛觀察、善聯想、能創造的課文。每教完一篇課文,可以推薦給學生與之相關的文章。如在講授了蘇教版《陳毅探母》這一課之后,學生在自身閱讀和教師講解中切實體會到了陳毅元帥對母親真誠的孝心。在學生沉浸在母子情深中時,可以讓學生去閱讀《小奇傻不傻》這篇文章,對學生的心靈進一步起到震撼的作用,使他們更深切體會血濃于水的親情,明白自己從小就應該孝敬長輩,為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報答長輩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又如在講授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3課《魯班和櫓板》時,可以讓學生閱讀《小樹長高了》一文,告訴學生只有在平時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善于把相似的事物聯系起來進行仔細辨析和比較,才能比較深刻地認識新的事物,得出新的結論,學到新的知識。
總之,要想讓學生逐漸積累語言知識,打好語言基礎,切實提高語文能力,必須做到“從小做起”,用科學的方法指引學生去進行有效的課內外閱讀,同時養成優良的閱讀習慣,堅持每天都去閱讀。在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學生閱讀后的效果,同時加以適當的正面方法引導,提供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相應的閱讀內容,讓他們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與此同時這也有效地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由于學生的智商和行動還處于幼兒期,因此教師指導起來相對困難些,要付出比中高年級三倍以上辛勞的勞動,但在低年級階段打好了朗讀基礎,學生在中高年級的朗讀上會得心應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