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芳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黃田小學 浙江 永嘉 325100)
近年來,對小學教育“減負”的聲音越來越大,“減負”的行動力及號召力也是不斷擴大,在今年的召開的“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部長通道上談到學生減負問題表示:“老師要嚴控作業的數量和難度,家長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課業負擔重如山,學生不高興。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后果很嚴重”想要做到真正的“減負”還要“保質”,這就需要教師在認清現狀的情況下,合理優化,積極創新,進行符合實際的有益的嘗試。
興趣是孩子學習最好的老師,他是孩子探索新奇知識最好的朋友,只有開動腦經,積極思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們才會愛上學習,喜歡寫作業,真正達到“減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差異,就是區別、不同。正是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才能帶來多樣的豐富的多元的教學,才能為教師帶來教學新想法,《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為了能夠達到個性化布置作業的目的,我曾經專門開了一場關于“我最喜歡的語文作業”的專題探討,讓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孩子說“我喜歡閱讀課外書籍,我愿意完成這項課后作業”,而有的孩子說,“我喜歡觀察事物,一些生活中的細小事情都會令我專心致志”,還有的同學提到“我愿意做手工,我媽媽一直都夸我有動手能力”,當我吸取孩子這些不同的意見時,在作業設計時,就能良好的運用到,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上,科學有趣的去定制不同的作業計劃,選擇學生能夠去完成的,體現孩子們不同個性差異的作業。
新課標明確規定語文是人們生活、勞動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學生的學習應脫離枯燥的純語文的沒有任何情境的學習。作為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師我們有義務將學生的學習的內容融入到具體生活情境之中去,要從生活中來,感受生活的氣息,讓學生在實際的、多種多樣的生活中真正理解語文,感悟語文,體會語文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只有這樣,才可能解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們真正的愛上語文,自發的學習,才有可能向更高目標去發起挑戰。
例如:在今年3.8婦女節來臨前15天,我給孩子們布置了這樣的一項作業,題目:3.8婦女節就要來臨了,請依據以下的內容,從中選擇幾項或更多,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你可以每天記錄下一段文字,配上你和媽媽的生活照;也可以畫一幅畫,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你還可以每天寫一首詩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意……(同樣呢,你可以自由使用你所用的任何學習工具,同時也不限于電子版還是紙質版,word文檔或是PPT的格式,或者也可以與你的爸爸一起參與,你可以自由地選擇你所喜歡的方式),在3.8婦女節這天,送給你的媽媽。
(1)媽媽最愛跟我說的一句話。
(2)和媽媽開心的時刻。
(3)媽媽教會了我什么。
(4)跟媽媽的一次旅行。
(5)我對媽媽的一次撒謊。
(6)我為媽媽做些什么。
(7)我愛你,我的媽媽。
(8)……
布置完成后,孩子們明顯被調動起來了,對這項作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態度也很認真,并且要求老師為他們保守秘密,希望在3.8婦女節的時候能給媽媽一個意外的驚喜。
在3.8婦女節的這一天,孩子們為自己媽媽獻上自己動手做的一份靜心的禮物。在節后我也專門就這次特別的作業,跟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對話:
“同學們,大家都喜歡這項作業嗎,喜歡的同學請舉手”話音剛落,孩子們的小手“刷”地一下都舉起來了。
“那,我來問問同學們為什么喜歡呢?”
“因為這項作業可以讓我們讓我們自由選擇。”一位同學高興地說。“因為這項作業不限制我們的方式,很自由。”另外一位同學興奮地說。還有同學說“因為這項作業還允許我們跟爸爸一起合作完成。”
“那么,媽媽收到你這份精心制作的禮物后,有什么反應呢?”
“我媽媽感動得流淚了,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一位女生淚光閃閃地說著。“我媽媽還表揚我,說我長大了,說她也愛我”另外一位男士不好意思地說。
經過這次自由民主,開放情景的作業布置,不但有效地為學生“減負”,而且還解放了孩子們的天性,增進了家庭和睦友愛的關系,也讓家長們更支持我們教師開展個性化教育的工作,從而全面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泰戈爾曾經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個性化作業的實施過程也是如此,是時候,該跟傳統的語文作業布置方式告別了,是時候,該迎接開放的,個性化的作業實施策略了,教師應該在作業布置中多下功夫,激發起學生熱愛母語的興趣,并且把這種熱情積極傳遞給孩子們,最終能夠提升孩子們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