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萍雅
(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學 福建 永春 362600)
在現代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局限的教材知識和生活經驗不足,給高中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在信息化背景下,現代化通信技術越來越發達,高中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廣泛,有些學生的知識面甚至超過了教師,這就導致常規教學課堂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目前的高中生言論相對自由,部分高中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這些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價值觀,這就對政治教學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所以,尋求具有思維含量的高品質課堂,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利用生活中生動鮮活的例子,將政治課本上的正確價值觀轉化成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思想觀念尤為重要。
高中政治課本上的知識多以政策性的知識為主,學生很難發散思維挖掘更深層次的政治思想,因此,教師需要充分調動起課堂的靈動性,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視角,將學生的生活案例帶入課堂實踐中,積極啟發學生的潛能,以熱點帶動焦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具有思維含量的教學案例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帶動學生的辯證思維,有益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促進課堂的延展性和生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因此要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采取各種教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 創設樸實的情境:新課程理念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新課程模塊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在創設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躍課堂氣氛的功能,更應注意情境的內容必須來自生活,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每個同學都會自覺地成為課堂的主體,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
2.2 展望未來,放眼世界:新課程理念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的統一,時政教育不僅與高中思想政治課互相補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在對高三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我最喜歡的選修課”調查中發現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對“時事點評”這門課感興趣,這使我意識到加強時政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政治學科興趣的重要途徑,并且在時政教育中學生主體作用應該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我結合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特點,在每節政治課開始的前五分鐘進行“時事簡評”,讓同學們對近年來發生的時事進行簡要評述。通過這樣一個讓他們準備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必然會隨著這樣的思考而不斷得到提高。
2.3 討論開發新思維,碰撞出真知:討論教學方法已被廣泛使用,它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合作精神,養成探究學習習慣,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如果能適當組織學生對一些現實問題進行討論,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討論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學會想問題、辦事情,這樣的討論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者僅僅把討論當作是一種形式的話,書本上的知識就會變成死的教條,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就純粹是應試的需要,那么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又從何談起呢?
訓練是學生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培養能力的過程。學生層次不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差異,課堂教學中的訓練就要依據預習時設計的問題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對于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要由點到面、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扎實地練,做到全面性強;對于新舊知識易混淆點采用對比練,做到求同存異;對于知識與能力結合點采用創造練,做到舉一反三;對于重點、難點知識采用反復練,做到常練常新;對于同類知識采用典型練,做到觸類旁通。訓練題的設計要思維容量大、思維過程強,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遷移的過程。訓練的方式要從實效出發精心安排,多樣活潑,不要拘泥于尋找問題答案。通過練習訓練不僅使學生鞏固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而且教師可以獲取教學反饋信息,進行補償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而意義重大。
在教學中我注意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作為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群體中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我們不能要求學生的思想整齊劃一。教學中我們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教學。比如有的同學因學習成績較差而產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我就反復為其講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鼓勵他們從點滴做起,最終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當然,政治思想課,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我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高中政治課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燦爛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