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業祥
(廣西藤縣和平鎮第一初級中學 廣西 藤縣 543300)
借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力條件,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明確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樹立正確三觀具有的重要意義,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教師應該如何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學習,就成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目標是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思想道德的認識,樹立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最終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在開展這項教學活動的時候,每一章節都有明確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但是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讓每一項教學任務,教學方式都和這些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具有整體化。
比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嗎》這一課中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要帶領同學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那么老師在備課中就要圍繞這個目標去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活動,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選擇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比如組合不同類型的資源,將文本資源、音像資源、實物資源等結合起來,使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
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教學環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現狀,貼近學生生活,解決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支配著教與學的全過程,并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學生是我們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最終對象。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把握好教學目標。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在事物認知方面仍舊停留在具體表象層面,但其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卻達到了較高水平。為了有效滿足學生這一需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問必須立足于學生實際,尤其是關注到學生當前身心發展情況,用合理手段滿足學生需求。本文認為,滿足這一需求的最徹底手段就是革新當前“滿堂灌”教學模式,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改變單一“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借助課堂提問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給予學生自由話語權,允許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試錯”,增強課堂提問有效性。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引導者的角色,將會更大可能的增進、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我在教學中堅持立足學生身心發展實際,積極革新教學模式。在講授《認識自己》這一課時,旨在讓學生明白認識自身的重要性,學會認識自己的途徑,強化自我認識能力。我在教學開始前,借助問卷對學生現有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學生對這種“抽象認知”的學習無所適從,就有學生明確表示“想學,但太難懂了,不知道怎么學好”。鑒于這種心理發展特質,我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將整個教學活動主導權交給了學生。我提出問題:“你能在紙上寫下你對同桌的評價嗎?”學生紛紛動筆開寫,待學生寫完后,我再次提出新問題:“你能在紙上寫下你對自己的評價嗎?”待學生寫完后,我引導學生與同桌進行交換,對比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是否一致。對比后,部分結果呈現出不一致狀態。這時,我引出了教學主題:認識你自己。然后運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呈現,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教學內容,獲得了良好效果。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基礎。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并與他們的現實生活貫通。
例如:尊老愛幼,在讓學生理解這種美德之前,首先應當讓他們認識到尊老愛幼的必要性,可以從人的出生到衰老說起,母親在懷孕期間承受的痛苦和不便,在嬰幼兒階段,每個人都曾受到來自社會其他成員的關照。每個人都有年老體衰的一天,我們今天的尊老,也是日后被別人尊敬的前提。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家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是當小公主小皇帝一般寵愛,所以這種教育很有必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對公交車上文明禮讓情況的調查,商場超市等場所按序排隊情況的調查,可以采訪相關的管理人員,如果所有人都不按秩序排隊,會給他們的工作帶來多大的不便。
教師應首先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設計教學,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生活化,把生活帶入教學,用教學去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這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義的信息資源,使學生擺脫從書本到書本,從知識到知識的狀態。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融入學生自己的生活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豐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這樣,才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理念的廣泛推行,越來越多的教師致力于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也不例外。在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而恰當地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上僅為筆者個人的粗淺看法與見解,不當之處還望大家指教,以促進筆者自身教學經驗的豐富,進而切實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目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