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紅
(廈門市湖里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福建 廈門 361000)
前言
長久以來,因被應試教育這一封建理念荼毒,使得人們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多語文教師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填鴨式”教學,不顧學生意愿強行灌輸知識,未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相應關注,影響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就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必須對學生語文素質加以培養,讓其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其具備適宜的學習方式提供幫助,讓其具有較強的思維、判斷能力,并逐步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具有較好的社會生活經驗,能處理相應問題,從而增強其學習熱情,推動其全面發展。
1.1 能脫離應試教育這一封建理念的不良影響。因被應試教育這一封建理念影響,使得學習成績成為了量度小學生優劣的唯一指標,并相應導致學校、教師將重心置于學生成績的提升上,未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給予相應關注。伴同新時代的到來,應試教育體制已然難以契合社會對人才、對學生素質培養所提出的需求,一味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忽略綜合能力的發展,勢必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構成影響。而在新課改的引領下,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語文素質加以培養,可帶動其他方面的素質能力一同發展,能脫離應試教育體制帶來的不良影響,確保其全面發展。
1.2 有益于學生可持續發展。新時代,教育的宗旨即傳承人類文明、解放人類思想,確保人的綜合素質得以發展。就語文素質而言,其包羅萬象,包含了人類得以存活、發展的語言價值獲取能力及語文知識。人們的生存、發展均需以語文素質為基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需依靠語文素質。這也就表明,語文素質對人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具備顯著效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備極為深遠的影響。
2.1 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需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變革以往教師占據主導位置、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應將學生看作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公,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存在,必須確保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2.2 需注重所有學生的健康成長。語文屬于基礎性學科,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具備顯著效用,故語文教學需注重所有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其語文素質加以培養,確保所有學生均能掌握語文知識,為其他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2.3 契合學生實際生活。語文知識取自生活,并為生活服務。故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需契合學生實際生活,擴張其視野,并填充相應課外知識,為學生具備富足的生活經驗提供幫助,讓其更好的適應生活,具備獨立思考、創造的能力。
3.1 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伴同新課改的持續深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變革老舊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且,教師需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足夠尊重,有效發掘其求知欲,以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并經由語文教學讓其更好的適應生活、學會做人。
切實開展教學工作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與教學內容銜接,為學生構建適宜的問題情境,經由此對學生自主思考、探索予以引導,讓其領略文本的宗旨及作者情感,學生在處理問題時與自身生活經驗結合,領略中心思想。此學習方式可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自主參與探究活動。
3.2 變革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重心即為學生養成較好的語言表達及學習能力提供幫助。教師教學具體可從如下幾點著手:細致講述語言知識;有效研讀課文,對學生領略作者思想予以幫助;給學生聽說讀寫提供平臺;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同時,實際教學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大膽創新,變革教學方式,以新課標為基礎,對文章內容予以分析,體現文章蘊含的優秀文化,增強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審美能力。
3.3 貼近生活,為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予以幫助。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把教學工作和學生生活相關聯。具體如下:鼓舞學生自主觀看社會新聞,了解時事;給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生活、義務勞動;對學生觀察周邊的一切予以幫助,以讓其在親身體驗中獲得較好的生活經驗。
3.4 構建游戲情境。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需構建游戲情境,于較好的興趣影響下對學生的語文素質加以培養。教師應與學生有效交流,明確其身心發展特性,依照其興趣喜好設計游戲教學項目,并結合教學目標,構建游戲情境,引入學科知識,以吸引學生參與。同時,教師可融入某些熱播動畫故事,對課本內容予以填充,寓教于樂,促使學生具備較好的自主學習意識。
此次研究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進行了探討,以為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給予相應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