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軍
(寧夏海原縣三河鎮中心小學 寧夏 中衛 755220)
近幾年中小學生因為學習、生活等原因而自殺或者是傷害他人的事假頻繁出現在網絡和報刊中,沖擊著我們的內心,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若不及時的對學生進行疏導,則非常容易會導致學生生命觀出現誤區,內心出現扭曲甚至會導致慘案的發生。所以教育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不斷去提升生命意識,進而健全人格,當前生命教育已經悄然興起,并納入到了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當中。
當生命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滲透的時候則會大大的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得學生在不斷的成長中認識到每個生命的可貴性,體驗到其生存方面的意義。再有,生命教育的滲透還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1 滲透的不足。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師所進行的生命教育滲透并不深入,其針對學生的教學滲透僅表現在生命安全教育、珍視生命方面,而很少的去帶領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內涵的深刻理解。很多教師均認為生命教育是思品教學的任務,故在此偏見下很多教師則會將生命教育忽略掉。
2.2 教育形式較為單一。筆者發現即使有的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了生命教育的滲透,但是為了增強課堂效率,采取的多是說理的方式,往往圍繞著主題開展,教師高談闊論,學生在下面聽,故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不高,整節課下來死氣沉沉,這樣的課程表面上做到了生命教育理念的滲透,但是卻是無效的,此種教育形式單一的教學,是無法使得學生生命意識得到提升的。
2.3 生命教育內容針對性缺乏。基于素質教育理念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所以教學內容也應該是以學生為根本的,但是筆者發現生命教育在教學的滲透中卻往往與學生的實際相脫離,很多教師沒有弄清楚生命教育觀念,而就單純的憑借自己的理解去展開生命教育教學,同時很多教師在滲透生命教育的時候也未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做到充分的考慮,所設計出來的教學內容針對性并不強。
3.1 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感悟生命。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較為重要的構成部分,所以教師在教學實施的時候應該把握好閱讀教學,進而發揮出其在生命教育滲透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學生可以在其中感悟到生命。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寫作背景、作者背景當中去滲透生命教育。每篇閱讀內容中都蘊含了豐富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人生經歷,作為小學教師來說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將課下布置給學生的作者資料搜集的內容進行課程的導入。進而為進行生命教育滲透做好準備工作,例如在《灰驚鳥》這節課的準備中,教師就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了解了作者愛鳥、保護鳥、為鳥的生命付出生命的精神,進而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深深的熱愛之情、尊重生命的濃厚情感。另外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對閱讀文本的深入解讀使得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例如在閱讀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節課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反復讀,進而感悟到作者和魯迅先生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通過字里行間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民主正義感和使命感,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生的生命意識。
3.2 通過寫作教學去升華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寫作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時候要想更具吸引力則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首先作為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寫作聯系的時候進行生命的思考,通過課下和課上安排給學生生命教育素材的練筆,使得學生在情感熏陶下,寫下自己對生命的認識。例如教師在講授完《金色樹葉》之后,可以通過拓展的方式讓學生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試著和這篇課文一樣做好生命教育的交流。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隨筆當中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生命的思考,在課上加強學生仿句能力的培養,選取出于生命相關的素材供學生仿寫用,例如當教師講授完《小小的船》之后,可以讓學生盡情的進行想象,文章中的月亮都代表了什么,然后試著仿寫句子寫寫自己的感想。
3.3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生命活力的釋放。綜合實踐活動中應做到生命教育各個環節的緊密結合,并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每個環節當中,但是教師應該注意的是生命教育部應該和學生的生活分離開,而應該是為生活所服務的,故作為教師則應該將學生的體驗、思考、情感等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進而開展否能豐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春游活動、博物館參觀等來開展生命教育活動,進而使得學生生命活力的有效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