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學林
開封市順河回族區農業農村局 河南 開封 475000
汽車已經進入到了現代人們的生活當中,成為出行的必備方式之一,同時其以機動性、靈活性、低成本為主要特點,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方式之一。尤其是進入到新時代以來,我國居民汽車保有量不斷提高,掌握正確的汽車駕駛技術,有利于降低汽車的燃油消耗,提高環境保護功能以及汽車運行的經濟效益。
第一,汽車本身的質量會影響汽車的油耗,汽車的質量越重,帶來的油耗也就會越多,車身輕量化已經成為了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過材料和機械結構等方式,降低汽車自身的重量,可以顯著提高汽車的環保性能。
第二,空氣動力學因素也會影響汽車的燃油消耗。汽車車身的風阻系數與汽車的能源消耗高度相關,例如傳統的方形車頭就不利于減輕汽車行駛過程當中的風力阻力。通過流線型的車頭設計,進行空氣動力方面的相關研究,可以盡可能減少汽車行駛過程當中車身與空氣帶來的摩擦,從而降低發動機所承受的壓力,提高汽車運行的速度。
第三,發動機的技術水平影響能源消耗。動力越強的發動機可以提供更高的燃油噴射效率,從而降低油耗。不同類型的發動機也會對汽車的能耗造成一定的影響,總的來說,柴油汽車的燃燒效率要高于汽油汽車。在未來,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汽車等等不斷發展,也可以降低汽車的能源消耗。
第四,駕駛員的駕駛習慣也顯著影響汽車的能源消耗,一般來說,駕駛技術熟練的駕駛人員可以顯著降低汽車的能耗,采取有效的配合方式在新車駕駛過程當中注意磨合、定期給與汽車保養、保障汽車的相關器件運行正常、合理控制汽車的溫度,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都可以降低汽車的能耗,提高汽車的運行性能[1]。
車輛起步前發動機的啟動質量與油料的消耗量,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也就是說,發動機啟動次數越多,空耗油料就會越多,則會帶來更多的能源消耗,而發動機啟動次數越少,則會顯著降低空耗油燃料,從而實現節能的目的。因而駕駛員要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提高啟動的質量。同時,在汽車啟動之后,也要對汽車運行的速度進行控制,一般來說平穩的給油是提高汽車節能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如駕駛員習慣了急起步、猛加速,則會顯著增加汽車的能源消耗,在控制汽車進行行駛的過程當中,要合理的給與離合器一定的壓力,做到油門控制適度、汽車駕駛平穩,既可以提高節油效果,也可以減少機械間的磨損。
(1)如果汽車可以保持良好的經濟車速,就可以顯著提高節油的效果,因而在進行駕駛的過程當中,駕駛員通過直接檔和超速檔運行,將會顯著提高節能效果。駕駛員要對合理制動保持良好的意識,運用這種科學控制方式,提升節油效果。
(2)控制車速可以提高節油效果,駕駛人員根據行駛的目的以及行駛的時間等等,根據汽車單位功率的燃油消耗量,對于汽車行駛過程當中遇到的阻力進行合理的判斷,車速較低時,空氣的阻力會明顯減小,發動機做功下降,負荷減少。因而在汽車行駛的過程當中,通過直接擋和高速擋間接行駛,可以顯著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汽車的節油效果。
汽車在寒冷的室外長期放置,可能導致發動機的溫度與油料的溫度顯著降低,如果在這種寒冷的情況下直接啟動車輛進行加速,則會導致燃料油噴射功率下降,顯著提高油耗。從日本汽車企業給出的相關研究數據可以看出,水溫在20℃起步比在40℃起步,行駛5km時油耗增加15%-20%。也就是說,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通過合理的熱車等等,提高發動機溫度,提高汽油霧化的充分程度,可以顯著提高汽車的節能效果,使得大量完全汽化的汽油進入到燃燒室內,進行充分的燃燒,避免燃油資源被憑空浪費。這既可以提高汽車的節油水平,也可以降低不完全燃燒對于空氣造成的污染。
在相同距離相同路況的行駛過程當中,通過滑行與不滑行油耗可能相差25%-30%,從日本相關汽車研究企業給出的這一數據可以看出,通過有效的滑行控制可以顯著提高汽車的節油水平。
(1)滑行時機選擇
在滑行的過程當中,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通過脫檔滑行將車輛的速度降低到經濟車速以內。避免汽車行駛遇到的空氣阻力過高,導致發動機負荷升高,帶來不必要的功率。在汽車行駛速度降低到經濟速度邊界時,再通過高檔加速來提高汽車的行駛速度,使得汽車的行駛始終保持在經濟速度的范圍之內,如此反復滑行可以顯著提高節油效果。在這個過程當中,駕駛人員通過控制加速踏板、節氣門等等來進行燃油用量控制,達到節油目的。
(2)合理保養
①每行駛5000km定期配件更換、定期檢查輪胎、確保輪胎氣壓正常,可以顯著提高汽車運行的通暢程度,減少阻力。
②避免汽車內積油太多,將曲軸淹沒,導致發動機做功上升或造成汽油燃燒不充分。
③駕駛人員還要注意,不要隨意更換輪胎的大小。一般來說,汽車輪胎越寬車輪的阻力就會越大,將會顯著提高發動機的負荷,帶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綜上所述,只有將節約燃料當做汽車駕駛過程當中的重要目標,才能夠顯著提高駕駛習慣培養的科學性以及全面性。從本文分析可知,研究汽車駕駛技術與節油,有利于我們從問題的角度看待目前駕駛員運行習慣中存在的問題,因而我們要加強系統性研究,為駕駛員科學駕駛習慣的培養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