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倫
(貴州畢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 畢節 551700)
在學齡前教育中,美術教育一直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方式。在沒有課業壓力又剛剛認識這個世界的階段,美術教育以一種直觀、容易理解的方式發揮了很大作用。在學齡前兒童中開展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很重要的能力,并且可以使孩子們懂得審美,能創造美,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值得我們加倍重視,因為這是孩子早教的關鍵,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關鍵方式,關鍵時期。
根據科學研究,人格培養的最好階段是在幼兒時期。而對于幼兒時期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他一生的是非判斷和審美情趣。健全人格一直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標志,而藝術教育是最好的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在藝術教育里面,適合學齡前孩子的方式就是美術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在家庭方面,父母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審美空間,使得孩子從小就能有一個正確的審美取向。然后在學校或者一些老師才可以對孩子進行專業的美術教育,從而發揮出美術教育的優勢。美術教育的理念是使得美術的審美情趣和兒童的身心發展相結合,既能培養孩子的技能,還可以教給孩子知識,更能培養孩子的人格。
2.1 個性培養。學齡前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并開發出孩子的不同個性。通過對美的享受和創造,老師可以觀察出孩子對于美術的興趣和天賦,并能從中看出孩子的性格和天性。有的孩子外向,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膽子很大,有的孩子有一些自卑,這些體現在他們的畫上以及對美的體驗上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應該借助美術的工具挖掘出孩子的個性,并加以引導培養,從而使得不同個性的小朋友都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快樂的成長。而且通過這種引導,兒童的自身主觀想法會在畫中流露,自己的天性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解放,并能引起一個良性循環,使得孩子們能夠積極健康的成長。
2.2 智力開發。科學研究證明了人的左右腦分別處理不同的信息。與美術相關的右腦主要負責有關形象和圖片信息的處理,而左腦主要負責抽象思維的處理。就現實情況來說,幼兒才只有兩三歲,接受圖畫等以顏色為主的形象內容更容易,所以在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是早期智力開發的較好方式。對于大多數學齡前兒童來說,抽象的東西對于他們還不適合。通過一些生動的美術教育方式可以使得幼兒更好地開發右腦,增強圖形思維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之后學習生活相當重要的一種能力,甚至比抽象思維更重要。
2.3 創造力培養。美術教育等藝術教育其實是一種創造性教育,而在最應該培養創造性和個性的幼兒時期,美術教育可以使得每個孩子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和想法。美術教育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標準的顏色運用,每個孩子的畫都可以不同,這種不同都很好體現了他們的創造力。對于學齡前兒童,應該給予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去創造,而不是把他們放在一個框框里,這樣不利于他們創造力的成長,也不利于他們獨立人格的形成。
3.1 培養形象記憶力。如同文字一樣,繪畫也是一種表達自己思想的方法。而且繪畫可以表現出自己周圍的人事,幼兒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描述自己周圍的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種描述中就會自然而然的記憶住這些形象。老師可以多去帶孩子們去野外寫生,然后針對性進行一些圖像的記憶,鍛煉孩子的形象記憶能力,辨識各種顏色。因為大腦是喜歡顏色和圖像的,這些元素可以使大腦記得更牢,記憶力也就順水推舟一樣慢慢提高了。
3.2 培養觀察能力。美術教育是運用視覺能力的一種藝術教育,所以這種教育方式格外需要觀察能力。只有觀察好了生活中的一些物體和意象,才可以更好進行美術創作。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可以多去引導孩子對生活進行觀察,使他們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進行發掘,努力在生活中發現美,自己在畫的時候才可以展現出那種美好。當孩子對生活觀察比較熟悉了之后,可以指導他們進行一些臨摹。在臨摹時可以更細致地觀察畫的結構和細節,可以更好培養觀察能力。觀察能力培養好了,就可以更好感受生活,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好。
3.3 培養想象力。想象力是比學習能力更重要的一種能力,更是創造力的基礎。而幼兒時期是人一生想象力最為豐富的時期,美術教育又是非常能培養孩子想象力的一種方式。老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通過一些圖畫和線條的勾勒讓孩子們講一些關于這些圖像的故事,越天馬行空越好,越無拘無束越好。在這樣的過程中,想象力可以得到培養和提升,這種能力終生受益。
3.4 培養審美力。美術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審美的能力,這才是美術教育的真諦。審美能力是人生能力中很高的層次。一個懂得審美的人肯定是一個對這個世界有著深刻觀察的人,這樣的人有更豐富的藝術情感,這種情感的培養是不斷的欣賞慢慢積累的。從很小的時候就浸泡在美的氛圍中,對于審美能力是很好的培養,從小就知道何為美,在以后的人生中也會有更高的生活情趣,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因為這代表了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和深厚修養。而這中修養就是在幼時的審美訓練中得來的。
3.5 培養創造力。美術教育是為之后的素質教育打下基礎。而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美術創造性很強,除了要遵守畫畫的技術規矩以外,每個人畫的都可以不一樣。比如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小朋友將天化成了紫色,將太陽涂成了藍色,將湖水化成了黃色,這都是可以容許的,因為這都是創造力的體現。既然讓他們接受美術教育,就不要把數學等學科的標準模式拿到這里來。在幼兒時期培養創造力之后,可以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并能進行融合,是能打破傳統知識藩籬的一種能力,不僅僅局限于死的知識,可以活學活用。
綜上所述,學齡前兒童的能力和人格培養需要藝術教育尤其是美術教育。這樣一來老師就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更自由舒服的學習環境,并逐步引導他們學習、觀察、創作。老師應當多去鼓勵,多去啟發,這樣可以使得孩子把自己內心中的真實想法表現在紙上,從而有了自己體驗的感覺,有了自己主導的想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的獨立人格就在慢慢培養,而一些重要的能力也在“潤物細無聲”的漸漸成長。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不是說要讓孩子得多少分,就得把一個東西化成什么顏色。這種教育方式是在挖掘孩子的特性,培養他們的興趣。即便他們之后不學美術了,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所培養的能力也可以幫助到他們之后的工作和學習。這樣的理念,是我們幼兒教育應該有的轉變。我們不要再以為畫畫等藝術類的教育是沒有用的,好像只有學文化知識以及數理化才是正道,其實不是。在未來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要的時候,那種審美能力,創造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都會很重要。并且提升這些能對于真正文化課學習時會更容易也更深刻。這才是學齡前要進行美術等藝術教育的意義所在。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一個健康獨立的人格,一些慢慢習得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