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霞
(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富泉明德小學 四川 漢源 625300)
小學語文是學生知識框架構建中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孩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各方面知識的重要啟蒙課程,對學生影響意義深遠,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死板,不利課程的深入開展,極大的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因此,現階段教師有必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圍繞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觀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以增強師生、學生互動關系為核心目標,以此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氛圍。
傳統的語文課堂,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沒有一點讓學生自由支配和發揮的空間,形成了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主宰課堂的局面。開放語文課堂,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自我表現的空間。教師應勇于放手,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體,不再是一味的接納教師灌輸的內容。我曾經感受到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這是四年級的教材。教材的內容為“展示臺”,讓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得到對生活中的啟示的成果。教師在上這節課前就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這節課時帶著自己的成果來展示,或者展示你的小實驗。上課伊始,教師就先由同學們推舉出這節展示會的主持人,接下來的時間完全由同學們自己掌控。這節課中,教師充分的體現了引導的作用,放手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上難免會出現比較混亂的場面,可是這種“亂”也真正的體現出了學生的個性,心理的表現。學生對這樣的課興致很高,自然的也能夠接受更多的知識。這堂課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奧秘,神奇,也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說話表達的能力。
2.1 自編自演課本劇。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深得學生喜歡,也適合學生表演。這類文章,我們可以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擔當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
2.2 課文主題故事會。故事永遠是學生的最愛,讓學生講哲理故事,悟人生哲理;讓學生講智慧故事,做睿智之人;讓學生講歷史故事,曉民族之事。通過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內容,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2.3 辯論會。辯論是一種鍛煉口才的好形式。學生往往能在激烈的辯論中飛揚個性;在“唇槍舌戰”中錘煉語言。例如,針對學生讀書問題,班內就開展了“開卷有益”和“開卷未必有益”的辯論會。通過活動,學生不僅懂得了讀書的方法,更明白了應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閱讀。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望極強的時期,對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一種比較模糊的狀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將語文課文中生硬的圖片更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如果只將課文內容簡單的講出來,讓學生學習一些生詞,這種方法是非常單調的,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會讓學生厭煩學習。借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夠給學生一種直觀體驗,拓寬學生學習視野,陶冶學生情操。
在小學語文的作文中,多數學生都會覺得作文很難寫,作文的教學成果非常低,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除了教學方式陳舊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對生活的積累,缺少寫作素材,對生活沒有體驗。從而讓學生在寫作賽程中出現東拼西湊的情況,再加上因為是虛構的生活場景,作文內容沒有感悟可言。針對這類現象,教師應該多多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寫更具真實和感覺的內容。
課堂上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在課堂發言中的積極性,也能很好的鼓勵學生,給予他們自信心,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評價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及其重要的地位,它無疑是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調味劑、催化劑和興奮劑,對實質性目標的完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學生之間的互評,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觀察力,傾聽能力,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并能夠與自己做對比,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師的評價應該做到導向性和針對性。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評價中受到啟發,明確努力的方向。一個教育家曾說:“教師的個人范例置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所以,課堂應該是教師用心去經營的。只有對學生多一點的關心和愛護,對教學多一份的熱愛和鉆研,才能使學生學的開心,使課堂充滿活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并且尊重學生所處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的展示自己,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給他們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地學習,才能使課堂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