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瑋
(貴州省普安縣白沙鄉紅寨小學 貴州 普安 561500)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老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古詩教學環節正具有上述幾方面的教學優勢,需要加強對其重視度,并在古詩教學中逐漸落實審美教育,以下是我的幾點淺顯建議。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都是根據小學生特點來編制的,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十分便于學生的理解,能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下面先對小學語文古詩的類別進行具體介紹。
1.1 抒發熱愛自然及祖國山河之情的古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之中,抒發熱愛自然及祖國山河之情的古詩有很多,如《登黃鶴樓》、《望廬山瀑布》、《詠柳》等,這些作品均是詩人對大自然及祖國山河的描寫,通過對這些古詩的學習之后,不僅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會越來越強,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博大胸襟。
1.2 抒發思鄉及愛國之情的古詩。古代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并不穩定,常需要出外打仗,此背景下就會出現較多的表達思鄉及愛國之情的古詩,如《靜夜思》、《游子吟》、《出塞》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古詩的學習之后,不僅能使學生更加的熱愛自己的故鄉,還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樹立遠大的抱負,更好的報答祖國。
1.3 抒發憂國憂民之情的古詩。古代封建社會背景之下,必然會出現剝削勞動人們的情況,此背景下較多詩人都會創作出一些贊美勞動人民智慧、勇敢的詩,也會創作出一些譏諷統治者壓迫的古詩。如《鋤禾》、《憶江南》、《游山西村》等,學生通過對這類古詩文的學習之后,會更加熱愛勞動,更加的心懷祖國。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數量雖然非常有限,但每篇都融入了音樂美、語言美和繪畫美內容,其美學價值極大,有落實審美教育的積極作用。
2.1 以吟誦、解析為手段,感悟古詩的語言美。古詩之中所選的每個字詞,都是詩人進行精挑細選的,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尤其是古詩之中的點睛之筆,更具有不驚死人不休的意味。為此,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之中,落實審美教育,就必須要讓學生感悟古詩之中的語言美。通過對大量古詩詞的閱讀及觀察能夠發現,古詩之中的句子往往都會運用一些修辭手段,以此來渲染藝術效果,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所運用的修辭手段一般為比喻、排比、象征、夸張幾種,對這些修辭手法的活用,能使原本靜態的語言更加的生動與優美,非常適合學生進行不斷的吟誦與字詞解析。比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之時,老師需要先引導學生將此首詩之中的點睛之句與點睛之筆找出來,學生通過反復吟誦,一致認為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點睛之筆為“生”和“掛”,通過對這兩個字的解析,學生能感知到前者是對靜態山間景象的有效描述,后者是對動態瀑布傾瀉時美景的有效描述。通過對此首平仄押韻古詩的朗讀之后,學生能深刻感知到古詩之中的語言美,并在感悟語言美的過程中,感悟古詩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2 以展示、表演為手段,感悟古詩意境美。古詩的表達情感方式和現代文的表達情感方式不同,前者更加的含蓄,需要在一定的意境中,才能感知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此種審美體驗會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為此,在實際教學之中,老師需要如何達成此教學目的呢,需要根據小學生喜歡有趣事物的特點,將古詩之中蘊含的意境制作成為動畫視頻,并要在短視頻中切入合理的音樂,一方面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在多重感官的共同刺激下,加深學生對古詩意境美的深刻感受。另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根據古詩詞的內容及情感,將之改編為表演劇,由學生進行分組表演,進一步感知古詩之中的意境美。
2.3 以想象、思維為手段,感悟古詩的繪畫美。一首優秀的古詩,往往具有一個共性特點,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想要達成在古詩中落實審美教育的目的,就需要老師鼓勵學生不斷想象與發散思維,對古詩之中所表現出的繪畫美進行感受。比如:針對那些運用修辭詞語較多的古詩,老師可以利用化簡筆畫的方式來勾勒古詩美景,或者還可以通過師生共同作畫和學生自畫的方式來勾勒古詩美景,以此來讓學生對之進行有效聯想、想象與發散思維,既能對詩中的情景進行揣摩,又能對詩文情感進行深入理解,產生獨特的感受。
綜上所述,古詩教學是落實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實際教學之中,老師想要將之落實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就需要基于小學生、古詩的特點,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力及素養,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