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芳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云蓋寺鎮中心小學 陜西 鎮安 711500)
數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推理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必修學科,在小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思維啟蒙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于他們日后的數學學習大有裨益。作為一名數學老師,首先要明確數學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明確方向,勇于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
1.1 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不僅僅是一些簡單的數字符號和復雜的數學公式,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數學是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它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瑣碎事務、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邏輯思維解決問題。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著數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有序、邏輯性的數學思維,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游刃有余。
2.1 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淡薄。小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還停留在單純的數字表達上,對于一些公式和概念類的數學知識會感到枯燥和反感,容易使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2.2 將數學核心素養誤認為是數學技能。有些教師在認識上產生了誤區,認為學好數學的唯一辦法是加大學生的練習量,通過重復地做題訓練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但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3 師生間缺乏交流溝通。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師生間缺乏交流溝通,教師對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不清楚,無法對學生做出針對性的指導,這樣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2.4 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較差。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能夠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但是小學生年齡階段較小,學以致用的能力尚不具備,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還比較弱。
3.1 先備學生再備課。教育以人為本,教師的職責是教學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想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必須先了解你的學生離具備核心素養還差多少,我們備好學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我們可以從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幾個方面對學生做初步評價,對某方面表現突出或者欠缺的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養中的實踐創新和科學精神的載體,我們應以人文關懷為起點,讓學生健康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3.2 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預習的習慣、課前準備的習慣、主動發言的習慣、集中精力聽課的習慣、認真閱讀的習慣、認真審題和驗算的習慣、課后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質疑問難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勤于動手及團結協作的習慣、歸納總結反思的習慣等。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做好家校合作是關鍵,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共同協作,保持交流探討,才能助力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3.3 加強數學課堂的實踐活動。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布置課外練習時,應多提供讓學生自己動手的實踐活動,發現學生思維過程中的漏洞,進而給予及時準確的指導。多安排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協作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思考問題、驗證事實、解決矛盾等方面不斷完善,實現數學知識體系的科學建構。
3.4 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當學生對一門學科或某種知識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表現出極大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探索數學知識。
3.5 鼓勵學生勤提問。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勤思考、勤提問,敢于發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提高學習主動性。
3.6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基礎知識概念比較多,公式較為抽象,許多學生無法運用正確的數學語言來加深理解,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示范、滲透、指導各種數學語言的表達方法,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靈活地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7 核心素養的培養貴在持之以恒。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夠急于求成,需要在每天的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構建、數學思維與觀念的培養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納入到數學教學計劃的每一個環節中,使學生在對知識概念進行鞏固的同時,學會思考顯性知識背后所蘊含的隱形內涵,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