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昶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60)
蟬花,別名蟲花,是蟬的幼蟲受蟬花菌寄生后的蟲體,是一種蟲菌復合體。
蟬花的活性成分主要是蟲草酸、甘露醇、多糖、腺苷等,傳統中醫認為蟬花具有疏散風熱、透疹、熄風止痙、名目退翳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蟬花具有抗腫瘤、調節免疫、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明目、抗輻射、解熱鎮痛、鎮靜催眠、滋補強壯、改善腎功能等作用。
野生蟬花的出產率非常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人工培養成為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2018年專利獎金獎專利(ZL201110120603.1)公開了一種蟬擬青霉菌株及其應用,容易得到人工蟬花,實現大規模生產,為深入了解中國蟬花人工培養的研究情況,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申請的系統分析對于蟬花研究者來說意義重大。
國內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總體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國內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總體趨勢
由圖1可以看出,從1997年開始,中國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申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①緩慢發展階段(1997—2010年)。這一階段專利申請量數量較少,僅在1997年、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2009年有少量申請。②初步發展階段(2011—2014年)。從2011年開始,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申請量也開始逐步增加。③高速發展階段(2015年至今)。隨著國家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對蟬花的需求越來越大,但野生蟬花資源卻越來越少,蟬花人工培養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2015—2018年分別申請了17 件、16 件、10 件、12 件,遠高于2011年以前的年申請量。
蟬花人工培養申請人及類型構成如圖2所示。

圖2 蟬花人工培養申請人及類型構成
由圖2可知,企業申請了43 項,大專院校申請了30 項,個人申請了9 項,科研單位和機關團體6 項,企業和大專院校是專利申請的主力,浙江泛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請量遠高于其他申請人,其中包括2018年專利獎金獎專利(ZL201110120603.1),此公司是中國蟲草類真菌領域的國家級高科技企業。
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的有效性如圖3所示。

圖3 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的有效性
從圖3能夠看出,檢索到的蟬花人工培養專利中,有45 項專利申請處于在審狀態,28 項專利申請處于授權狀態, 13 項專利申請處于失效狀態,由于中國大量關于人工培養專利申請都是近年提出,而專利審查需要較長周期,導致47%的專利申請處于審查過程中暫時還未獲得授權。失效的專利申請較少,有效專利多,則說明與蟬花的現有技術相比,蟬花專利申請的創新度高,在審查過程中不容易被駁回,因而易獲得授權,申請人比較重視專利保護,能夠及時繳納年費,維持專利的有效狀態。
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的技術構成如圖4所示。

圖4 蟬花人工培養專利的技術構成
由圖4可知,根據培養產物的不同,蟬花人工培養專利主要包括仿野生培養、子實體培養、發酵培養三類,其中子實體培養最多,占38%,其次是仿野生培養占23%,發酵培養占22%。
2.4.1 仿野生栽培
蟬花的野生栽培需要感染體,蟬花的仿野生栽培是一種帶感染體的蟬花人工培養方法。例如:廣西南寧秀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CN109247185A、CN109247186A、CN109247187A、CN109247188A),在橄欖園中培養寄主金蟬,獲得干燥后的金蟬,噴灑蟬擬青霉菌,控制培養室中的氧氣分壓、溫度以及空氣濕度,持續培養獲得金蟬花。江蘇科技大學的專利申請(CN105940956B、CN106034738B),以柞蠶或家蠶的活體蠶蛹為寄主,使用蟬花孢子懸液將活體蠶蛹感染,將已感染的蠶蛹,培養至蠶蛹變硬,明暗交替培養蟬花。貴州大學的專利申請(CN108770595A、CN101225362A),用孢子懸浮液注射柞蠶蛹,室溫下普通培養至冒出白色菌絲,然后將其覆土培養蟬花。浙江泛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CN102835245B),通過控制培養條件模擬野生生態環境,克服野生蟬花生長周期以及季節的限制,培養出來的仿生蟬花腺苷含量高于野生蟬花。保山學院(CN105861314A)公開了利用黃粉蟲蛹培養蟬花棒束孢的方法。陳瑞英等(CN1227353C)最早公開了蠶蛹培養金蟬花。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CN107637390A)公開了活體蠶及蠶蛹培養野生蟬花的方法。福建農林大學(CN104145712B)公開了人工培育蟬花菌后,將蟬花菌播種在竹林中,并利用燈光將蟬吸引在一起,使蟬幼蟲落地入土過程中被蟬花菌感染,最終長出蟬花。
研究者通過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培養仿野生的蟬花,對于蟬花菌株的寄主,除蟬之外還包括蠶、黃粉蟲等,寄主感染的方式包括活體感染和僵體感染。
2.4.2 子實體培養
子實體培養只有子實體而沒有蟲體,因此在外觀上與蟲菌復合的野生蟬花存在較大區別,但這種培養方式容易實現大量培養,且其藥用價值與野生蟬花類似,因此是研究者的研究重點。
第一類通過改善光照、空氣和培養方式等,以培養高產量和活性的子實體。例如專利申請(CN109287374A、CN106318875A)公開了蟬花的雙面培養方法,通過底部光照,使培養基上下兩面生長,提高了孢梗束和培養基菌絲含量; 專 利 申 請( CN106922386A , CN106922387A ,CN106922388A,CN106922389A)通過單色光(紅、綠、紫、黃光)培養,提高了孢梗束外觀以及質量;專利申請(CN107409742A)在培養過程中使用低氘水,生產的子實體粗壯,產量和活性成分高;專利申請(CN108901587A)在光培養階段,降低每日光照時間至16~20 h,保證子實體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專利申請(CN106797801A)將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1 200 ppm 以下,提高了孢梗束產量;專利申請(CN103598014B、CN103392500B、CN102242070B、CN102242079B)通過優化培養過程中的技術參數和培養基組成,分別實現了提高蟬花質量,縮短可培養周期,提高了活性成分含量的技術效果;專利申請(CN106550763A)在培養過程中加入吸濕載體,提高了蟬花產量。
第二類通過改善蟬花菌株培養基組成,以培養高產量 和高活性,富含各種元素的子實體。例如,專利申請(CN106069195A、CN107027516A、CN105981581A 、CN105993584A、 CN105981584A)通過硒鹽、鎂鹽和鈣鹽培養基培養了富硒、富鎂、富鈣蟬花;專利申請(CN106912293A)通過增加培養基厚度至3~6 cm,提高了孢梗束產量;專利申請(CN108157058A)在培養時加入富含多種有益元素的培養基,得到富含多種有益元素的蟬花;專利申請(CN107964481A)在培養基中加入紅棗,紅棗含有環磷酸腺苷,能夠促進孢梗束生長;專利申請(CN108782022A、CN108624509A)公開了以大米和脫皮小麥為培養目標,提高了產量。
第三類通過篩選菌株培養子實體,例如專利申請( CN108342325A 、 CN108040752A 、 CN102242069B、CN102250777A、CN100572522C、CN1232632C)公開了篩選優良的蟬花菌株,提高了子實體產量等。
2.4.3 發酵培養
菌絲體發酵培養是快速獲得蟬花菌株藥用成分的人工培養方式。
專利申請(CN109259198A、CN109259201A)以山藥、豆粕粉和大米為主要原料的發酵培養基,發酵培養降血糖發酵食品;專利申請(CN101254236A)在固體發酵培養中加入馬錢子,利用蟬花降低馬錢子毒性;專利申請(CN106190865A)通過液體發酵培養基碳源,優化氮源和無機鹽,而且提高生物量和蟲草酸含量;專利申請(CN104046570B)在液體發酵培養基中加入中藥復合水提液,提高發酵物產量和多糖產量;專利申請(CN108823106A)發現發酵最優條件為酸堿度7.1,轉速150 r/min,溫度28 ℃,該條件下的發酵培養物蟲草酸和多糖含量高;專利申請(CN105647814A)采用半連續發酵和微孔濾膜,降低成本,提高菌絲體得率;專利申請(CN105087401A)通過三級培養,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專利申請(CN109266556A、CN107982285A、CN102242154B、CN1232632C)篩選優良蟬花菌株,通過液體發酵提取活性物質;專利申請(CN105567570A)篩選出小蟬草菌株,通過液體發酵獲取菌絲體和多糖。
蟬花人工培養主要分成仿野生培養、子實體培養、發酵培養三類,對于子實體培養和發酵培養,研究者從培養條件的改善、培養基組成的改善以及菌株篩選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對于仿野生栽培接,研究者通過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培養仿野生的蟬花,蟬花菌株的寄主,除蟬之外,還包括蠶、黃粉蟲等,寄主感染的方式包括活體感染和僵體感染。中國蟬花人工培養的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卻比較迅速,特別是從2010年開始,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蟬花人工培養在近10年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申請人中,企業和大專院校是專利申請的主力,但是目前中國的蟬花人工培養技術總體數量比較少,研究方向相對單一,對人工培養環境條件的控制研究,基質組成的研究較少,蟬花人工培養研究在中國還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