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溪,董 斌,胡璐璐,劉 夏,姚 旭,戚 歡,王 欣
(1.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22;2.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科技查新作為中國科技管理和評估的重要環節,為中國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經濟繁榮做出了貢獻。查新工作是查新員根據客戶撰寫的查新委托內容,通過對查新項目的查新點與所查領域內的相關文獻進行對比分析,對查新點做出新穎性判斷后,以書面形式呈現的客觀、公正的技術咨詢類服務[1]。科技查新工作初期主要依靠人工檢索,其檢索對象為紙質類資料,隨著大數據網絡化時代的到來,科技查新的工作方式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目前查新員已從手工翻閱紙質資料轉變為應用計算機在網絡信息中進行檢索,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給科技查新工作帶了前所未有的危機[2-5]。
目前中國科技查新行業整體處于一般水平,這是由從業人員自身素質、檢索周期時限、數據庫信息差異以及查新人員和查新委托客戶之間對學術研究的認知程度不同等因素決定的。而針對科技查新過程中的新穎性判斷及評價[6-7],筆者認為現階段的科技查新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中國現有的查新機構良莠不齊,除了已有查新資質的300 余家查新機構外,還有一些目前尚未具備查新服務資質的單位也在進行查新咨詢服務。查新機構中的查新從業人員所學專業不同、水平有限,面對的查新客戶來自各行各業,因此難免對查新課題內容的理解不同,對檢索主題詞的把握有差異,對相關文獻的篩選、分析等出現紕漏。這就會造成查新員在查新工作中出現漏檢、檢偏等問題,直接造成新穎性評價失誤。
查新報告作為整個科技查新工作的完成結果輸出形式,其撰寫過程和新穎性評價結論都至關重要。雖然目前國內查新機構的查新報告形式和結論都能滿足科技查新規范的基本要求,其中也不乏一些結論分析較詳細、參考價值較高的查新報告,但整體而言,查新報告結論形式過于簡單是現階段國內查新機構存在的普遍問題。這直接導致查新機構所出具的查新報告結論形式僅體現為“未見報道”或“已見報道”的單一性判斷結論,而非一個層次清楚、可對比的具有縱深度的分析性報告結論。
科技查新工作面向社會,服務對象層次多元,上至科技行業管理機構、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下至中小微企業及個人。理論上講,它在科技創新主體和科技管理機構之間起到了紐帶作用,是科技項目實現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在實際情況中,由于項目申報時間節點限制造成的查新周期緊迫等客觀原因,加上查新員素質不同、查新報告參考價值有限等主觀原因,造成了科技查新服務對象對于查新工作的錯誤認知。很多辛苦完成的查新工作并未得到科技創新主體和科技管理者的重視。
面對科技查新報告新穎性評價結論中存在的問題,國內很多學者也提出過一些能夠改善和提高新穎性評價結論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①細化科技查新規范。主要體現在對現有《科技查新規范》進行細化調整,將只對查新中大環節進行原則性指導的查新規范,建立成為一個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體系,從嚴格標準和規范的角度加大對查新工作質量的監督與控制,提高查新報告新穎性評價結論的水平。②完善文獻檢索系統。主要體現在充分利用文獻網絡共享資源,建立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合理配置資源,實現資源共享。③建立高素質的科技查新隊伍。主要體現在增強查新人員責任感、工作積極性,以及提高查新人員從業水平方面。查新人員除具備查新專業技能外,還應掌握多門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外語閱讀能力,同時要具備較強的文字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從而保證在查新檢索過程中,能夠與查新委托人溝通良好,相互配合,進一步提高查新報告新穎性評價結論的質量。④引入專家咨詢環節。查新員不是各個學科的專家,對查新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必要時應咨詢相應學科的專家,然后再下結論,以確保查新工作更加嚴謹、客觀[8-10]。
面對上述問題,除了現階段已經提出的方法外,應該建立一套科技查新新穎性量化評價方法,對目前的科技查新結論中單一的新穎判定細化,將0 或1 的結論變為0~N 的評價體系,使千篇一律的“未見文獻報道,具備新穎性”的查新結論,變成新穎性指數值的量化性結果。從而使科技查新報告由一個僅能體現簡單的、是否具備新穎性的結果論述型報告,轉換成一個可以對科技項目新穎性進行縱深性逐級量化評價的過程論述型科技咨詢報告。
為了建立能夠實現上述效果的科技查新新穎性量化體系,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WBS 的項目科技查新新穎性量化指標體系。將工作分解結構理念引入到科技查新工作中,對查新項目進行分解,從而量化分析一個項目所具備的新穎性,并提出科技查新新穎性指數,利用新穎性指數對一個項目的新穎性程度進行表征,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更具價值的信息化咨詢服務。
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是一項非常有效的基礎性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將任何工作拆解,將煩瑣復雜的工作,通過分解進而簡單化,而該方法非常適用于項目管理中。美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在項目管理中引入了WBS 法,1968年,美國國防部頒布了MIL-STD- 881A《防務裝備項目工作分解結構》,經過六十多年的實際應用,目前歐美各國在科技項目管理中已經廣泛應用WBS法。在中國,WBS 法雖然起步較晚,但推廣速度較快,1994年,中國頒布了國家軍用標準GJB 2116—94 武器裝備研制項目工作分解結構,給出了武器裝備研制項目工作分析結構的編制和使用要求,規范了武器裝備研制項目的實施,目前WBS 法越來越多地被中國應用于項目管理、企業機構管理以及科技評估工作中[3]。
在科技項目中使用WBS 分解可將一個復雜的項目細節化,將項目整體分解為多個工作分解單元(work breakdown element,WBE),每一WBE 代表一個基本單元,要求每一個WBE 都能夠實現獨立表達、獨立測量、獨立評價。通過WBS 表可以將每一個WBE 的屬性明確。
根據目的不同,可以選擇列出WBE 的不同屬性,在科技項目評估中,常見的WBE 屬性包括:成熟度級別、完成方式、核心技術、競爭關系等,通過該WBS 表格,能夠掌握該項目中每一個WBE 的成熟單元與非成熟單元有哪些,每一個WBE 的完成方式是自主研發、合作研發還是直接購買,自主研發以及合作研發的WBE 是否是核心技術,根據上述WBS 表的劃分可以清晰了解到該科技項目具備創造性的WBE 有哪些。
科技查新新穎性評價體系主要包括科技查新新穎性評價方法和科技查新新穎性評價流程。在傳統科技查新工作中,科技查新的新穎性評價方法及評價流程均相對簡單,評價結果主要以查新報告新穎性結論的形式體現,通常為一段或多段評價性語言。這種形式的評價結論輪廓較模糊,僅能看出查新項目是否具有新穎性,無法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程度直觀展現。
隨著WBS 分解方法的引入,建立科技查新新穎性量化評價體系的核心元素,是對科技查新的新穎性評價進行等級量化,將一些不屬于技術攻關難點、核心技術、對項目完成貢獻度不大的創新點和真正克服了現有技術難點、對科技項目貢獻度較大的新穎性點區分開。在這里,建立科技查新等級量化體系的前提,是對所有查新項目進行WBS 分解,每一個創新點,應當具備不少于一個工作分解單元——WBE作為載體,通過判定WBE 的屬性,將WBE 分為核心WBE和非核心WBE,進而對每一個WBE 的新穎性進行文獻檢索和對比分析。
4.2.1 新穎性評價等級的確立
對于現有的新穎性判定,做進一步細化。將不具備新穎性、國內范圍內未見報道、國際范圍內未見報道劃分為0~5 個等級,分別為:① 0 級。在國內數據庫檢索到相同技術內容的文獻報道,簡稱為無創新,即可認定為不具備新穎性。 ②1 級。在國內數據庫中未檢索到相同技術應用于相同領域的文獻報道,簡稱為國內流創新。 ③2 級。在國內數據庫中未檢索到相同技術在所有領域的文獻報道,簡稱為國內源創新。④ 3 級。在國內、國際數據庫中未檢索到相同技術應用于相同領域的文獻報道,簡稱為國際流創新。 ⑤4 級。在國內、國際數據庫中未檢索到相同技術在所有領域的文獻報道,簡稱為國際源創新。
4.2.2 新穎性量化評價指數的設定
根據上述新穎性評價等級,將每個具有新穎性的WBE進行檢索,認證其新穎性等級,并進行記錄,為了方便表征,提出新穎性指數I,其具體計算方法為:

式(1)中:I為新穎性指數,表征了一個項目中新穎性程度;α和β為權重系數,由于核心技術WBE 與非核心技術WBE對于項目本身的貢獻度不同,所以其在項目新穎性評價中的權重系數也不同,在這里可將α和β分別設置為0.8 和0.2;Ii為每一個核心技術WBE 的新穎性等級;In為每一個非核心 技術WBE 的新穎性等級;∑iI為項目中所有核心技術WBE 新穎性等級的求和;∑nI為核心技術WBE 新穎性等級的求 和;m為該項目中沒有下級WBE 的WBE 個數。
例如:某查新項目,對該項目進行WBS 分解,其中WBE 單位16 個,分析每個WBE 在項目中所起到的作用,其中核心WBE 為4 個,非核心WBE 為12 個,自主研發的WBE為6個,該6個自主研發的WBE為具有創新性的WBE,其中3 個為核心WBE,3 個為非核心WBE,對上述6 個具有創新性的WBE 內容進行檢索及分析,從而評判出上述6個WBE 的新穎性等級,核心WBE:2 級2 個,1 級一個;非核心WBE:2 級3 個。將上述內容代入新穎性指數公式得,從而計算出該新穎性指數值I為0.325。
隨著新穎性量化評價體系的提出和研究的不斷深入,也伴隨產生了一些具有爭議或仍需考慮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5.1.1 關于新穎性量化評價指數中的系數設定問題
在這個問題中,主要考慮的是權重系數α和β的設置值問題。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并結合科技查新機構和科技行業管理機構的專家意見和建議,提出將α和β分別設置為0.8 和0.2。在實際新穎性評價應用過程中,難免出現由于權重系數值分配不均勻導致新穎性評價準確度受到影響的問題。
5.1.2 不同類型項目的新穎性評價指數是否應當設置不同的權重系數
科技查新工作是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一部分,它面向各行各業,涵蓋范圍極廣,因此可能會存在文中所提出的權重系數不一定適用于所有行業/各個專業新穎性量化評價的問題。如文中所制定的權重系數可能適用于醫藥衛生領域卻不一定適用于農業科學或環境工程等領域。
5.1.3 該評價體系在實際應用中真實度辨別問題
在科技查新新穎性評價過程中,查新接待員會與查新委托方進行簡要技術溝通,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查新委托方的技術關鍵點,另一方面是為了對查新委托方填寫的委托書進行規范受理。而在新穎性等級量化評價體系中,由于在委托初期即需要查新委托方通過分解核心WBE 和非核心WBE 的方式來確定創新點,因此可能會出現查新委托方為提升新穎性評價指數而虛假填寫WBE 的情況。
雖然科技查新新穎性量化評價體系在提出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和需要質疑的問題,但每一個新觀點的提出和問題的產生都會促進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新穎性量化評價體系是為了幫助科技行業管理機構更準確地篩選出優秀的科技項目、科技團隊和科技人才,同時也可以幫助科技創新活動主體更好地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只有不斷質疑、修改、推翻、提出,才能實現不斷建立、完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