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琴
(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小學教育集團濟川校區 江蘇 泰興 225400)
小學生本該以旺盛的求知欲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但卻有部分學生不愛學習、厭學,厭學現象成為小學英語教育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中提到:“學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那么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又如何讓學生學得有趣味,變“厭學”為“樂學”呢?
情境創設的核心是問題情境創設,教師就要巧妙地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各種問題,創設出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
比如六年級下冊Unit4 Road safety卡通片學習完文本內容,我提出問題:The bus goes on, what will happen next? 學生大膽想象并用英語表達:The bus stops again. Because some rabbits are crossing the road. They must stop and wait. ...我又拋出問題:How to be a good driver?學生們各抒己見:A good driver should look for the people and stop. / A good driver should 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 and follow the traffic rules. ….
所以,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其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說英語的內在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轉抽象為直觀,變枯燥為生動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比如Magic eyes, Enjoy a song, Watch and guess, Dub等。
我在課堂上還會經常選擇一些節奏簡單,容易上口的英語歌曲,讓學生在音樂的節奏和魅力中輕松學英語。以譯林小學英語三年級動物一課時為例,我先放了一首《老麥克唐納有個農場》歌曲,讓學生說出其中的動物,再配上動物聲音教學:
pigs, pigs, oink, oink, oink;
cows, cows, moo, moo, moo;
ducks, ducks, quack, quack, quack;
chickens, chickens, chick, chick, chick.
在chant中,學生大聲說唱,很容易掌握了所學動物。為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讓學生模仿動物們所發出的不同種聲音或利用媒體的仿聲,讓學生猜猜是哪種動物。學生們爭先恐后,積極參與,為了表演,他們會認真準備對話,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樂學”英語之趣。
“競賽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表現欲強,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安排一些競爭合作方式,以此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愛好。
比如在鞏固句型I am going to … this weekend.中,我分男生組和女生組比賽,每組1分鐘限時,看哪組學生說的句子更多,更多的小組獲勝,學生們都認真思考,快速反應,并積極參與其中。教單詞拼寫過程中,我通常會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或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枯燥的單詞記憶變得有趣起來,如在復習鞏固職業類單詞時,我把全班分成兩組,讓一生猜詞,其余小組成員describe the jobs in English,也可加入body languages,限時30秒,學生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快速反應,團結合作中很好地鞏固了所學單詞。
另外,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加以鼓勵表揚,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廣大教師應該在如何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并使之成為學習的動力,使小學生學習英語變“厭學”為“樂學”上多思考,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