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瓊娜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安洲小學 浙江 仙居 317300)
新課改在科學這方面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過程”。對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如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過程成為了小學科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在小學科學的探究過程中,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切實考慮到每位學生的能力,了解每位學生的意向,盡量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但是,就現(xiàn)在的小學科學教學來說,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生的教學是機械化的教學,教師還是課堂的主體,導致學生上課的積極主動性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對此,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在倡導小組合作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要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學生的科學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科學能力的發(fā)展。
在科學的探究活動中,一個良好的探究的環(huán)境會讓學生的科學探究事半功倍。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特別是學生在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下,就更加的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了。在學生以小組的模式進行探究活動時,學生難免會因為各自性格的差異和能力的強弱而產(chǎn)生許多的爭吵。因此,為了解決這類情況,讓學生在一個合作,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教師可以合理的分配小組成員。教師在分配小組成員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每位學生的性格和能力,將性格相互補充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小組人數(shù)大致四到六人,保證每個小組的綜合探究能力大致相同,避免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小組部內(nèi)和小組之間發(fā)現(xiàn)爭吵,妨礙探究活動的進行。以教科版小學五年級教材內(nèi)容為例,在進行“種子的發(fā)芽實驗(一)”的探究活動是,教師就可以講學生合理科學的分組,確保探究活動的有效進行,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對于小學科學中的探究活動,要讓學生掌握探究活動所蘊含的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發(fā)揮出科學實驗的最大優(yōu)勢,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的時候,指導學生合作技巧,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為此,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時候,可以對各個小組進行合適的指導。其指導可以有方法可以有兩方面,一方面教師可以提出明確的要求,例如可以讓小組成員輪流發(fā)表探究的結果和自身的心得體會,每位組員要評價各自成員的探究的過程等。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自身在小組中的角色定位,例如善于實際管理的可以擔任時間記錄員,這樣學生就能嚴格的把握實驗探究的每一步的時間,使探究的效果更精確。以科教版小學五年級教材內(nèi)容為例,在進行“探索馬鈴薯浮沉的原因”的探究活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明確規(guī)定在完成這個探究活動之后,每位學生要講述自己在這次探究活動中的感悟,然后組內(nèi)相互的評價組員的表現(xiàn),以此來觀察每位學生是否都參加到關于馬鈴薯的探究活動中來,以此來促進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探究你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科學的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合理的設計探究的目的。對于探究教學來說,主要是以學生為主,但是與此同時,學生不能因為是合作學習就忽視了教師的存在,教師也不能忽視自身的作用。對此,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引導,承擔起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中來,參與學生發(fā)探討,了解學生的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結果,為學生指出錯誤并督促學生加以改進。另外,教師在明確身定位的時候,要合理的設計學生的探究目的,以此來進一步的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以科教版小學五年級教材內(nèi)容為例,在進行“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講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探究。活動,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合理的設計探究的目的,例如這個目的可以是探液體熱脹冷縮的原因等,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組合作的大背景下,要構建小學的科學探究課堂,就要不斷的貫徹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理念,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創(chuàng)新改革自身的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