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楊
(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幼兒園 陜西 寧強 72440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發育良好的身體、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是幼兒身體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體育活動游戲化,吸引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讓孩子在游戲化體育中學習、鍛煉,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完成幼兒動作發展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體育活動游戲化的實施有以下基本策略:
1.1 內容選擇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體育活動的內容選擇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與幼兒興趣、能力相結合,又能促進幼兒發展的。《剛要》和《指南》中明確指出各年齡段幼兒體能發展目標。我們可以此為參考,結合幼兒實際,選擇活動內容。例如:爬的動作練習,小班選擇手膝著地協調的爬行,中班選擇手腳著地膝蓋懸空爬行,大班可以選擇匍匐前進、側身爬、曲身爬。
1.2 內容選擇要抓住幼兒興趣點。在選擇體育活動內容時,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注重游戲性、情境性,使體育活動更生動、更形象,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小班幼兒對小動物感興趣,喜歡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小兔要回家》這一活動,讓幼兒扮演小兔子,練習雙腳跳。這樣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即鍛煉了幼兒體能。又體驗了活動的樂趣。
1.3 根據幼兒發展需要及時生成體育活動內容。生成課程不是現成的、拿來可以直接用的課程,而是因突發事件和幼兒發展需要而生成的課程。為了滿足幼兒不斷變化的發展需要,幼兒教師要有生成活動的意識的專業能力。
體育游戲活動的生成可以抓住以下契機:
(1)根據現有主題活動,結合幼兒發展目標生成體育游戲活動。
《指南》中對小班幼兒提出了“四散跑時能躲避他人的碰撞”的發展要求。在進行了主題活動《動物的尾巴》后,利用幼兒對小猴子長尾巴的興趣,生成了體育活動《猴子開舞會》。以小猴子開舞會為情境,創編了舞會中找尾巴、搶尾巴的游戲,通過情境游戲,讓幼兒練習四散跑,提高靈活躲避能力,同時體驗活動的樂趣。
(2)觀察分析幼兒日常活動,生成針對性的體育游戲活動。
觀察和指導是幼兒教師的基本能力。我們要有意識的觀察孩子分析的發展現狀及需求,生成有針對性的體育游戲。例如:有的幼兒平衡能力、協調性較弱,在過蕩橋、走平衡木等活動中顯得緊張。當觀察到這一現象后,生成《蝴蝶變美了》這一體育活動。此活動設置了平衡木、蕩橋、懸空的梯子等關卡。在每一個關卡盡頭放上獎勵貼。幼兒佩戴蝴蝶輪廓胸飾進行闖關游戲,每經過一個關卡,都可以自選一個獎勵貼來裝飾自己的蝴蝶胸飾。
在“蝴蝶變美了”的游戲中練習過蕩橋、平衡木等器械,讓平衡、協調能力較弱的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起他們對此項活動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鍛煉幼兒身體機能,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
目標不明確的體育活動,看似游戲化,但單一的追求活動的游戲性、趣味性,而忽視了幼兒體能的發展。這樣的活動屬于游戲活動,算不上是體育活動。真正能促進幼兒體能發展的體育活動,首先要準確定位活動目標,明確本次活動要發展幼兒哪項基本動作,哪種運動能力,發展到什么程度。再圍繞活動目標創設情境、創編游戲、設計環節。
幼兒注意時間短,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是關鍵。在設計體育活動時,將游戲貫穿于活動的各個環節,使活動從始至終保持吸引力,以提高活動的效果。
體育活動環節大致分為:熱身活動——基本活動(探索、學習動作;練習基本動作;鍛煉提高)——放松活動這三大環節。游戲的設計要貫穿于這三大環節之中,并且是相互聯系的游戲。游戲之間的過渡要自然合乎情理。
如:《猴子開舞會》,整個活動始終在猴子開舞會的情境中進行。幼兒扮演小猴子,參加舞會。舞會中用到的音樂都是關于小猴子的兒歌。熱身、放松活動也都在舞會中進行。從熱身活動找尾巴到躲雨游戲,由無人追逐到有人追逐,最后到放松環節,活動環環相扣,難度和強度不斷增加。整個活動都在角色扮演的游戲中進行,使活動內容變成了游戲內容。孩子們在游戲的牽引下,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既鍛煉了身體,又感受了樂趣。
總之,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宜的、充滿趣味性的內容,更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生成新的內容。明確幼兒體能發展目標,創設合理的、幼兒感興趣的情境,精心設計游戲環節,科學的組織和實施,寓體能鍛煉與游戲之中,以實現幼兒園體育活動游戲化,從而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習技能、發展體能,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完成幼兒動作發展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