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碧
(貴州金沙縣安底鎮杉林小學 貴州 金沙 551800)
數學教育家嚴士健曾說:“數學將成為21世紀的每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素養、知識和技能的一個必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切實推行基礎教育改革,適應數學教育的發展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數學教育理念。下面就談談數學教學方法的話題。
做游戲、聽故事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如果在教學中,把一些數學問題放在游戲中解決,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就快樂的獲取了知識。也可以把一些數學問題放在故事中,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打電話”這一個生活經驗,在課堂上開展“打電話”的游戲。讓學生在電話的對話之中交流學習的感覺,并在打電話的情境中掌握和鞏固知識技能。教學時,教師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對學生說:“我這個電話是打給蘭蘭的,請問18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蘭蘭也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回答說:“18里面有一個十,8個一。”然后讓同桌之間做這個游戲。這樣學生在游戲中不僅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而且使學生在這個游戲中掌握了數的組成規律, 一起進行探究,學生學的既輕松又愉快。 又例如,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時,教師可以講一個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說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有一次,師父口渴了,就讓豬八戒找水渴。八戒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水,就在這時,八戒眼前一亮,他發現了一個大西瓜,可把他樂壞了,摘了西瓜抱著就往回走。他邊走邊想,我得多吃些。到了師父歇腳的地方,豬八戒嚷嚷道:“可把我累壞了,我得多吃些,西瓜是我費了好大的力氣找來的。”悟空聽后就痛快的答應了。并說我不吃了,那你就吃西瓜的三分之一吧。八戒不樂意,非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高興的把西瓜的四分之一給了八戒,又分別分給師父、沙僧西瓜的三分之一,還剩一小塊,悟空自己吃了。八戒一看,撅起了大嘴,大聲嚷嚷道:“說好了讓我多吃些,怎么我的還不如師父他們的多呢?死猴子準是你又作弄我。”故事講到這里教師隨機提出問題:想一想,這是怎么回事?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讓學生匯報結果,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同分子分數比大小”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輕松愉快的得到了知識,并且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不斷的編講有趣的故事,給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在“三為主”高效課堂的模式下,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自學檢測表明學生的自學是有效的。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驗證這個公式,從而透徹地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形成了應用意識,為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展智力的良好時期。應該按照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數學教學的設計和實施方式,要由“重教”轉為“重學”,由“強制學生適合教學”轉為“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重點要關注學生的“學”,教學設計要重視學習活動,教學實施要貫徹“教”為“學”服務,促使學生“愛學”“會學”和“會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解題策略,促進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重視學生的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學會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體會數學思考和創造的過程,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確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講究教學策略,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