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敏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將官池鎮大胡莊小學 河南 許昌 461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動手能力培養的思想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思維,融入到教師的教學中。但是認識的提高并不意味著在實踐中的跟進,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培養動手能力方面的組織形式較為單一,雖然教學內容繁多,但缺乏多樣性,形式單一,無法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本身對動手能力培養的認識不夠深刻,無法完美應用于學生學習中去;學生動手環節與教學內容脫節,僅僅在表面上流于形式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缺乏教學知識以及現實依托。
2.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環節,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強調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里的數學思維能力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所傳授的知識幫助學生培養主動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環節,通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在廣大農村地區,受教學設備的限制,教師可以多結合生活實際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牢固掌握。
2.2 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并將其熟練地應用于問題的解決,而非僅僅為了應付考試,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去做、去學。通過對課外知識的學習,結合社會具體時間,將所學內容進行充實,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2.3 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注重加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促使其學會思考。小學生的年齡普遍介于7—13歲之間,處于幼年時期的學生由于心理生理還不成熟,在看待事物時更多的是來自事物本身的直觀感受而非理性思考。通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事物的新認識,激發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從而促使其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動手實踐給學生帶來別開生面的一堂課,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學習以及教師教學的突破夯實基礎。
3.1 為學生準備豐富的動手工具。在課堂教學準備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工具。在農村地區,教學配套用具相對不完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具備制作相應教學用具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工具,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的通過教學用具來進行授課,這樣一來,學生會因老師的精心準備而提高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也能真正的將動手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滿足學生的需要。此外,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善于將生活中的實例轉化為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工具。比如,在計算立方體側面積時,我們可以將飲料瓶、紙箱作為學習工具,通過對其裁剪測量其面積,在老師的提示下讓學生對立方體側面積的測量方法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3.2 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實際學習環境。在教學環節,作為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實踐教學,通過各小組間的合作與競爭實現共同進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另一方面,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思想動向,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的學習環境,及時對學生思想動向進行宏觀上的把握,與此同時也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所學內容的不同而營造相對應的環境。
3.3 讓學生在生活中提高實踐能力。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提高。就當前的教學情況而言,教師要讓學生通過生活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實現實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有效結合。因此,教師要多關注一些學生所處的環境,學生可接觸到的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布置相對來說有趣味的作業。例如在學習了平面圖形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去測量家中茶幾、餐桌的長度及面積。在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增加動手環節,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總體來講,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學知識等制定有助于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提高的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時,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與互動,而非單一的灌輸知識,從而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