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重慶市璧山區北街小學校 重慶 璧山 402760)
1.1 現代教育發展的必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和現代教育的發展,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是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進行合理的改革和規劃,制定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學策略。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突破傳統觀念和觀念的桎梏,將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觀念,制定適合小學數學教育的課程。
1.2 是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在我國實施了好幾年,但是很多小學教師還沒有真正理解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必然是一個充滿創造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動態過程。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合理分配和利用教學時間,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1 陳舊的教學模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調查發現,即使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已經進行了更新。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教師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更新教學模式的速度仍然跟不上改革的速度,出現了大量換湯不換藥的現象,即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新的教材上。
2.2 學習任務沉重。在小學數學有效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壓力很大。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仍然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方式,教材的改革與教學方法的不協調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生態嚴重失衡。在新課程的教育背景下,教學目標追求的是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任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為了考高分,大部分數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增加一本額外的練習冊,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任務不斷增加。
3.1 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新課程就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數學知識,設計富有意義和情趣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從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運用數學,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的角度來解決數學難題。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圓柱表面積”的時候,可以聯系玻璃杯、鉛筆盒這些實際物體,讓學生自己手動測量與計算這些物體,從而拓展三角形、圓錐形的計算規律。這樣設計既能拉近數學和生活的關系,又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數學和其他學科結合,優化教學內容,數學和語文、自然、信息技術都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在講述“集合”概念的生活,可以和自然學科聯系到一塊,銀河系包括的幾個星球就是一個集合。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結合能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
3.2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師應當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比如畫圖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情境,這些方式都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產生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實際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生認知事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時,學生在初步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后,安排學生動手動腦獨立思考與聯系,這樣教師就能給學生設置學習情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安排的實踐活動,才更加有針對性,從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興趣就能從認識過程中慢慢培養,這樣以后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勾起學生的求知興趣,教師的有效教學才能更加方便地實施下去。
3.3 運用激勵性評價,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情緒。教師應當與小學生成為好朋友,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當放下架子,不能總高高在上,應當深入學生中去,與學生一塊討論數學難題,和學生們一塊暢談數學思維,相互交流數學方法與思路,消除學生害怕老師和依賴老師的負面情緒。新課程的要求就是與人合作、分享、共進的學習,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在情感上相互信任,分享成果,締造朋友一般的情感依靠。教師的側面鼓勵的話語、信任的點頭,不經意的夸贊都能讓學生的熱情得到慰藉,給予學生及時的表揚鼓勵,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