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鎮南鎮中心完小 貴州 務川 564300)
小學數學課是小學課程主要科目之一,小學數學也是奠定小學生數學基礎的重要學科。教師應逐漸改革創新,注重構建優質課堂,合理掌握教學時間,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命活力。本文將對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打造措施作出建議。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受教育特征,因此,要打造優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首先要以認知學生為基礎。具體來講,小學生是一群天真浪漫、活潑好動又以感性思維為主的群體,而數學卻是以嚴謹邏輯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這兩者的“矛盾”就決定了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育時既要兼顧學生感性思維這一特點,又要充分尊重數學嚴謹邏輯思維這一特征。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的探索和合作中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數學的技能,以及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學習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認知,激發學生興趣,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在小學教學過程《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等章節講的是簡單基礎的四則運算中的加法與減法,雖然是嚴謹的數據運算,但教師也不能簡單粗暴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運算法則或者運算技巧,而是應當更多從生活化、實際性、趣味性等角度出發,打造優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打造優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可以生活實際為驅動,將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對數學有熟悉感,不再陌生,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非常深厚的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改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興趣。在課堂上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通過課堂教學,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發現學好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以《認識人民幣》為例,這一章節里主要向學生介紹了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角、2角、1分的紙幣及各種面值的硬幣等。在開展這一章節的教學時,筆者設計了一個“超市采購”的情境。邀請若干名學生分別扮演收銀元與采購不同品種的客戶,教師會分配一定金額的錢給客戶,并給客戶提供一份采購清單,要求客戶在指定時間內完成采購,并比賽誰的用時最短。由于在《認識人民幣》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1-20以內的簡單加減法,因此在“超市采購”這一情境中,學生不僅認識到人民幣在生活中的流通價值與使用方式,而且又再次溫習了簡單的四則運算,可謂是一舉兩得。通過這方式,筆者摒棄了傳統的單一認知,而是借助生活實際場景的方式來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運用,不僅為課堂注入了更多樂趣,而且也是讓知識“活動起來”,從而達到了優質高效的課堂目的。
在讓學生進行學習時,教師要向他們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他們在分析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結合數學思想方法進行,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使他們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用趣味性的教學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時刻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深入分析數學知識,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在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時,教師可以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解題思路等方面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指導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了深入了解,能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調整,使學生能重點探究不理解的內容,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分層教學,把能力相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層次中,根據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已有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提高,實現高效學習。在分層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認識到分層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擺正心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把進入更高層次作為學習的目標,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分層教學中,學生所在層次不是固定的,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分析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來進行層次的調節,使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能進入到較高層次進行學習,對于學習退步的學生,教師要把他們分到較低層次進行學習。利用分層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努力探究教材中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
總之,對于教學,不同時期和階段都有相應的最適合的教學手段,但目的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提高能力,現在的數學致力于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打造具有開放性、自主研究性的學習氛圍,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合理調控課堂時間,快速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