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軍
(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中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偏向于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的新穎獨特,能夠幫助教師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堂教學。而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觀念與模式比較落后,學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再加上師生之間互動較少,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所以,高中生物教師要高度重視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將高中生物課堂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生物的相關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很多都是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生物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充分探究,積極尋找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關聯之處,發現其中的有機聯系,讓學生更加貼近生物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1]。如,在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后,學生就明白植物在陽光的照射下就會進行光合作用,反之,則會進行呼吸作用。教師可利用這一生物原理,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問題:“家中臥室應不應該擺放大量植物呢?植物對對我們的睡眠會有什么影響?”學生就會根據以上的原理推理得出結論:由于夜晚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會進行呼吸作用,進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臥室不能擺放太多植物,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這樣將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不僅獲得了生物知識,也促進了學生健康的生活。
學生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并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基礎。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理解課程的內容[2]。通過創造高中生熟悉的生物知識的生活化場景,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特點,充分結合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高中生物的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還應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使其充分了解生物與生活聯系的緊密性。如,在“植物細胞吸水與失水”一節教學中,教師可設置這樣的實踐活動,首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為每組準備深顏色的洋蔥外表皮、質量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顯微鏡以及鑷子等工具[3]。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實驗步驟,并播放完整正確的實驗步驟視頻,學生在觀察后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溶液濃度時,水分會從細胞溶液中滲透到外界溶液中,滲透作用失去了水分,反之則吸收水分。這樣學生就能明白不同濃度的溶液對細胞吸水與失水的影響這一生物原理,之后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尋找生活中細胞吸水與失水的現象。也可提問:“生活中咸菜的腌制是吸水還是失水?一小株植物快要枯萎了,為其澆水后葉子便能恢復綠色,這是吸水還是失水呢?”通過這些生活中的生物現象,既可以獲得知識,一能夠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與探索自然的能力。
雖然課堂是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應用的主要場所,但課外作業的布置也要體現生活化,從而讓學生從生活中提高對生物知識的興趣,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4]。所以教師要能夠利用課外時間來設置生活化的作業,加強生物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逐漸讓學生的探索與求知的精神得到有效培養。如,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一課教學中,先讓學生進行預習準備,讓學生了解有哪些生態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對學生來說,能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做些什么?學生在查詢和搜集資料后,會掌握很多教材外的知識,進而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再浪費水與不可再生資源以及垃圾分類處理等措施來保護生態環境。
總之,學生在高中時期是學習生物知識的關鍵階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培養一定的實踐能力,進而增強生物知識的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