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紹宏
(遼寧省本溪市第二十一中學 遼寧 本溪 117000)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促進他們創新意識的發展。化學課程是學生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化學知識和實驗,了解化學體系的形成過程,主動探究化學的奧秘,聯系生活實際形成科學價值觀的學習理念,從而保證了他們的學習質量,增強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1.1 缺乏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將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但是,在當前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缺乏熱情,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減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降低了他們對知識的探究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缺乏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嚴重導致了他們的偏科現象,阻礙了知識技能的提升,影響了教學效果。化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需要他們增強自身的記憶力,這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產生抵觸心理。
1.2 師資力量不足,管理模式不完善。教師在課堂上起著主導作用,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在當前初中院校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教師數量明顯不足,一位教師承擔著多種角色,管教著數百個學生,教授著多個年級的化學課程,這增大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挑戰了他們的精力和體力,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降低了教學效果。師資力量的缺乏和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密切相關,教學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手段的選擇及評價,而教學計劃的制定缺乏有效地指導,教學手段的形成有待改善,評價缺乏客觀、系統的實施形式,這都對教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3 化學設備準備不充分。化學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學科,是學生提升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是對理論知識的重要補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升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加深他們對研究體系的印象。然而,在當前教育中,學校忽視了對實驗場地的應用,忽略了對實驗設備的填充,缺乏實驗器材的準備工作,使學生缺乏實驗教學過程,不能形成良好的實驗理論基礎,減弱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阻礙了他們創新能力的提升。
2.1 精確選擇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教學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保證,教師應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善于運用教學方式的益處,認真研究教材大綱的內容,加強實驗、生活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教師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心理發展狀況,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對化學用語的理解,增強他們對酸、堿、鹽相互轉化的理解過程,提升他們對溶解度、質量濃度的運算精準性。
2.2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新課改實施的情況下,教師應靈活設計教學的主要內容,主要遵循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起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排除學習的主要障礙,消除枯燥、乏味的知識理念。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啟發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使學生形成多角度、多感官的思考能力,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提升他們思考的縝密程度,增強他們探究知識的能力。第三,教師應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們對信息處理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到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對資料的整理、分析能力,積極引導他們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化學問題。
2.3 實施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所有理論知識都是由化學實驗不斷探索得來的,教師應組織學生走進實驗室,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實驗器材,了解真實的實驗操作過程,體會到理論知識的具體表現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他們探究理論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不提前講述化學理論知識的內容,將所有的知識講授變為實驗探究過程,讓學生自主得到知識的結果,驗證答案的準確性,在發現、操作知識的過程中提升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他們知識學習的印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展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豐富教學的手段,啟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的效果,培養出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