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浙江省浦江縣實驗小學 浙江 浦江 322200)
美術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類的教學,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同時通過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凈化學生的心靈。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教學也不能僅僅重視傳統的主修課程,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對于學生未來更深遠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就需要對美術教學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1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美術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掌握美術技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多觀察身邊的生活,發現身邊生活中的美。在這一過程中就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經過日積月累,使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增強。
2.2 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就需要讓他們能夠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而通過美術教學,就能夠讓學生保持愉悅的身心,同時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3.1 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專業素養不高。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課堂內容比較單一,形式比較枯燥,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使得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就不十分理想。同時由于美術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學科,因此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教師中,許多教師都不能夠達到相應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比較差,因此美術教師師資力量普便比較薄弱。
3.2 美術教育不受到應有的重視。在當前我國利用的是應試教育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因此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就使得美術受不到學校的重視,許多學校只是把美術課程當成一門副課,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美術學習不感興趣也就十分常見了,學生常常在美術課堂上學習其他的學科,或者美術課被其他學科的教師所“霸占”,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十分不利。
4.1 組織學生對名家的作品進行點評和賞析。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想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組織學生對名家的作品進行賞析和點評,通過直觀的感受來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名家的美術作品在色彩的應用、線條的繪制、結構的安排上都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視覺體驗。而通過日積月累對名家作品的賞析,就能夠讓學生掌握美術作品的特質,能夠學會分辨美和丑,提升學生的選美情趣。雖然名家的作品不能夠代表所有的審美標準,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以及不同表現手法的美術作品的特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對名家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就能夠了解到藝術作品本身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還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4.2 講解美學的相關知識。要想讓學生懂得審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美學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美的特點和美術作品的表現方法,因此在不同的年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講解美術知識,讓學生對于美術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懂得審美的基本標準,例如在講解繪畫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需要讓學生掌握不同色彩和線條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具體的素材讓學生去感受,讓學生來了解不同美術作品之間的差別,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4.3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觀察生活,重視自己的生活體驗,在感悟中逐漸的積累,才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平時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自然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把自己當時的感受積累起來,留在腦海中,或者體現在具體的美術作品中。在平時還可以利用一些手機攝像機來拍攝在生活中的美景,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套完整的審美資料庫,在平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把自己拍攝的作品在小組內進行相互的分享,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并且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的指導。
總結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利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