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長江幼兒園 廣東 佛山 528300)
幼兒對游戲有一種天然的熱愛,游戲中蘊含的趣味性、娛樂性、競爭性等特征,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專注力,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區域游戲作為幼兒游戲的一種主要方式,集游戲和學習功能為一體,是當前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幼兒教育改革邁向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推手。區域游戲劃定了游戲的范圍,使幼兒在有限的空間內,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靈活的游戲形式中,動手動腦。這樣的游戲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層次性學習需求,還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專注力、挖掘其學習、創新潛力的重要方式。因此,重視幼兒區域游戲,通過科學策略,可以彌補幼兒集體教育的不足,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幼兒區域游戲空間有限,在投放材料時,便要講求科學的方式方法,唯有此,才能使有限的空間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幼兒區域游戲的空間利用率。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為了縮短區角游戲材料的擺放時間,教師可充分利用走廊、科學發現室、美術室等輔助教學區域,通過為幼兒開辟新的游戲活動區域,豐富幼兒游戲體驗。在此基礎上,幼兒教師還可通過放置區角柜的方式擺放游戲材料,節省空間。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幼兒參與游戲材料的收納、整理工作,培養其基本的生活技能。
另外一方面,教師可邀請幼兒參與區域游戲空間的布置,讓幼兒們成為區域游戲的主人,來布置自己心目中的游戲王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幼兒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共同搭建屬于本小組的區域游戲空間,搭建用時最短,獲贊數最多的小組將會獲得五角星獎勵。游戲式的任務,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為了獲得小組勝利,他們在搭建時,積極聽取小組成員的意見,提高了區域搭建效率。在此過程中,我積極地走到他們身邊,給予他們引導和啟發,以保證區域布置工作的順利進行。如1小組的幼兒們利用空的易拉罐來做分割區域的小柵欄,而2小組的幼兒們則用易拉罐來做路燈。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幼兒們的動手能力,還為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材料。
隨著共享單車在我國的興起和發展,共享作為一種新的理念,也開始進駐其他領域,并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對于幼兒教育來說亦是如此。在幼兒區域游戲中,運用共享理念,通過區域交換,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活動區的公共價值,豐富幼兒的活動空間,打破其班級界限,擴展其交往空間。由于區域活動是一種幼兒自主參與、帶有學習性質的游戲,因此,其游戲目標設定、游戲規則和方法,教師不應過多參與,而是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區域游戲的功效,實現玩中學、做中學,學中樂的目標。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教師明確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做好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者、啟發者和支持者,為幼兒實現游戲目標提供服務,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社交能力等綜合素養。想要更好地完成此目標,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投放或更換游戲材料,布置區域游戲空間,“區域交換”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孩子們無論是交往中的對象、還是操作與交流的方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更為復雜的環境,也有效培養了幼兒們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責任感,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社會性活動經驗,還促進了教師間的互動與合作。
區域游戲與其他游戲方式具有顯著的不同,具有自由、合作、專注、持久、獨立等特征,教師在將科學、社會、健康、藝術、語言等學科領域知識融入到游戲中時,可通過三種游戲形式即自發、探索和規則游戲,來讓幼兒在無意、自發性和探索性學習中,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并將其運用到游戲中去。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轉變傳統觀念,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通過靈活運用各種語言指導策略,來提高幼兒參與區域游戲的積極性,保護和延續他們自主探究的欲望,培養和發展其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可多使用一些轉讓式和建議性語言來達到這一目標。所謂轉讓式是指教師將問題轉讓出去,讓其他幼兒參與進來,通過轉讓問題,培養幼兒的互助意識。如在我的班級中,幼兒小明在用積木搭橋時,遇到了橋斷裂、無法繼續進行的困難,在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用無助的眼神看著我,此時,我說道:“你好棒,這個橋已經搭到了一半,但是,老師也不知道怎么搭好,有誰愿意幫幫老師和小明嗎?”此時,會搭橋的幼兒們便紛紛走過來和小明一起合作搭橋。這樣的方式,充分培養了幼兒們的互助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議性語言是指教師以詢問的方式,來提出問題,給幼兒具體的方向,加強對他們的引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這樣試試……”“如果不行再想想別的辦法”等句子來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啟發,使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和思維來解決問題,有效提高了幼兒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