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換雄
(甘肅省臨夏縣坡頭鄉中心幼兒園 甘肅 臨夏 731800)
引言
目前,隨著新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中學思想政治教師也在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要求,實踐證明“問題一探究”式教學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未能真正落實問題探究式教學,一些教師自身能力水平有限,還不能有效、靈活地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問題意識薄弱,課堂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未能很好的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如何更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切實從學生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如何使問題探究式教學這一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真正做到科學、高效,成為當下面臨的課題。所以,中學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現實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理念,致使問題探究式教學大打折扣。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轉變過時的教育觀念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打破以“灌輸知識”為主的陳舊的思想,從課堂包攬的“主角”中脫離出來,由“臺前”走到“幕后”,做一個“導演”。首先,教師要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定位。不能再以權威自居,要從高高在上的自我優越感當中解放出來,以傾聽者的姿態與學生平等、和睦相處,共同協商探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要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課堂上“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敢想、敢問,留給學生發揮的余地和空間。再次,發揮好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把學習的主動權利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課堂。這樣,學生對獲得的知識才會有切身的感受、實質的理解,才會積極參與問題的探究,而不僅是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而來的知識。
教師若想要讓學生的探究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首先考慮的就是創設一個能引發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情境。也就是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內容、學生的特點,首先設定好要探究的問題的大致方向。再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學生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設計一個教學情境,注意要將需要探究的問題的大方向融合其中,使這一情境呈現出沖突性。這樣,學生在閱讀具有矛盾沖突性的情境時更容易發現問題,產生探索問題的學習動機,從而為進入探究性學習做準備。當學生意識到情境中的矛盾沖突后,疑問也就隨之產生。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對疑問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時就到了提出探究的問題階段。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提出的問題將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探究的方向和最終的結論。探究的問題不明確或太抽象會讓學生無所適從,無法進行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探究的問題太簡單則會失去了探究的意義;探究的問題與本課主題不符會讓整個探究課的結果偏離最初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在提出問題的階段發揮其引導作用。由情境找出的問題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學生提出。若是讓學生題出探究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教學情境中蘊藏的線索,繼而讓學生提出情境中體現出來的問題。在這里,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以便發展學生善于觀察、積極思考的能力。
教師或學生提出的探究性問題為整個探究活動指明了方向。這一階段是課堂探究過程的主體階段,需要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并提出解決的方案。因此,這一階段是探究過程的關鍵階段,是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是在旁引導、答疑解惑、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參考書,并不過多地參與學生的探究過程。通過教師的輔助與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究階段,教師需要在學生中進行“流動”指導,穿梭于各個小組中,其主要任務是傾聽學生觀點并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合作是建立在雙方平等地位的合作。因此在師生共同參與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心態,從學生的角度和立場想問題,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思考學生的探究思路,將自己作為學生探究中的合作者和引路人。有些學生思維活躍,會提出意想不到的觀點,教師應鼓勵他們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是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同時教師要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提出建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投入到創造性的學習中。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和教師的權威,讓思維充分活躍起來,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人格的陶冶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和探索精神的塑造。由于探究式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一般性研究態度、體驗,以及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探究性技能,探究式教學不僅可以應用于自然科學學科,還可以應用于社會科學學科。所以,政治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能夠不斷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