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礎的學科。“工匠精神”是中職教育及學生發展所必要的一種精神理念。教師在培養學生能力時要緊跟時代步伐,加強“工匠精神”培養,為未來走進社會打下良好的根基。對此,教師可針對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數學教學進行探討,從而得到有價值的分析結果。
關鍵詞:中職數學;工匠精神;分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1-002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14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礎的學科,學科中充滿了抽象化的概念和復雜的運算公式。陳景潤曾將數學比喻為“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在我看來,數學雖然有它獨到的藝術魅力,但更多的是繁瑣的數字計算和圖形曲線。這些數學知識要熟練掌握本身并非一件易事,學生需要具備對該學科的敬畏之心,做到心存崇敬,將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克服學習難題的過程中。這種對自身所學心懷“崇拜”的感情就是“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涵義及對學生學習的意義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努力追求更好的個人精神,它源自于匠人對自己作品的追求,在匠人眼中,自己的作品具有靈魂,具有生機,因此對待創作,匠人都會保持崇拜之心,只有這樣才能讓作品得到質的飛躍。
在學習當中,學生要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加強學業任務攻克過程,就需要具備“工匠精神”,就要借助工匠精神作為指引,形成自我激勵,不斷促進自己尋找奮斗方向,不斷前進,這樣,學生可以在知識的吸收過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長,讓自己的思維、精神和學業都得到提高。
二、“工匠精神”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工匠精神”是一種意識取向和行為取向的共融體,是對自己的創作或者成果不斷完善和改進的過程。“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傳承性的,也就是說,“工匠精神”并不能單依靠學生自己來孕育,其中還要加上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起努力。因此我將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載體,就如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進行深入分析。
(一)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難點
我們知道,對于正在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三觀、認知,本身是處于一個不斷塑形的狀態,在這個階段中,他們會從自己所處的環境去吸收、補充他人的價值觀、行為來完善自己的是非觀和精神理念。教師作為教育直接執行者,是學生在學習中接觸的最多,也是影響最直接的對象。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在教學中的各種舉止,都會直接對學生的個人觀念造成極大的影響。如果教師本身不具備足夠的職業感,無法做到對教學事業的熱愛,那么學生也會有樣學樣,對自己的學業放任自流。“工匠精神”的培養將淪為空談[1]。
(二)教師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身份和角色
新課改后明確了課堂上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角色和身份問題,即課堂中的主體與客體。教師作為教學課堂上的客體,在學生的個人精神育成中本身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這一層關系,教師本身也應當發揮自身的作用,用學生成長道路引導者的身份帶領學生健康且積極的成長。
1.職業感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在具體推進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這一大方向之前,教師自己要先做到敬業,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有個人私念,真正對自己的學生投入足夠的關心和關愛。如現下一些中職教師的態度,感覺中職生的學習基礎不好,于是對學習要求放得很松,因為用偏見的眼光看待中職生,認為其不學無術,所以授課過程分外敷衍,這種教學態度就很不利于學生的個人觀念育成。教師要關愛所教的每個學生,科學合理地設定教學目標,并細致化的進行課程導入、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如此才能讓自己設計的教學活動展現出足夠的誠意,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各個教學環節中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從教師的個人教學態度中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從而孕育出合格的“工匠精神”[2]。
2.合適的環境營造。單純依靠教師的個人行為感染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遠遠不夠的,一是因為課時有限,二是教師本身不具備太多的影響能力。因此在教師自己以身作則,作為學生影響范本之外,還應該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在一些如黑板、墻壁等布景區域上布置宣傳標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責任培育,促成學生的責任心,讓學生認識到對自己學習負責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用一些存在于歷史中的數學名人來對學生進行學科宣傳,培養學生的學科崇拜,如華羅庚、高斯、陳景潤等,讓學生通過觀摩前代數學家的事跡來學習和感悟其精神,在數學名人身上領悟“不忘初心,刻苦堅持”的重要性,這樣就會在氛圍熏陶下產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以良好的態度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
3.學生的自身素質培養及提升。中職生自身在理科上存在天然的弱項,數學基礎并不佳,在做數學題時往往只求解題,不會深思,存在嚴重的刻板行為。因此,教師要借助批改、講評和個別指導等方式開闊學生的解題思維,如利用教室內的空位張貼和表彰部分學生的規范解題的范本,發揮榜樣作用。在學生順利解答出題目后提醒其反復驗證答案的重要性,使學生習慣性的進行檢查,加強學生精益求精的心理,從而促成學生“工匠精神”的育成,使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王愛平.芻議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職教通訊,2018(4):58.
[2]陳海軍.在高職數學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40.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潘從青(1972.8—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職數學中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