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宇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PDCA理論的牙周臨床教學模式改進方法。方法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醫藥學院口腔專科學生4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名,對照組學生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觀察組學生采取PDCA循環教學法進行教學,在臨床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比較兩組人員的考核成績。結果 兩組學生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優秀學生14名(70.00%),良好學生6名(30.00%);對照組優秀學生8名(40.00%),良好學生10名(5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理論考試和病例評估成績比較。觀察組學生優秀15名(75.00%),良好5名(25.00%);對照組學生優秀13名(65.00%),良好4名(20.0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PDCA理論的牙周臨床教學模式更具有個性化,能夠充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真實情況,有利于帶教老師發現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及時查漏補缺,有利于提高學生基本臨床操作技能,有效掌握臨床操作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成績與質量。
[關鍵詞] PDCA理論;口腔護理學;臨床應用;牙周病;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a)-0147-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牙周健康狀況更為關心,也要求牙科護理人員有著更高的專業素質,也對口腔護理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提高口腔護理學帶教質量,培養出有專業技術的應用型人才是當今口腔科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2]。PDCA循環教學方法是通過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處理4個階段進行管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該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循環知識與技能,是其自身專業素質得到提高。PDCA循環模式是管理學中的全面質量管理應當遵循的一種科學模型[3]。口腔臨床實習作為口腔教學體系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此階段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確保學生臨床操作熟練[4]。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其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不統一,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教學調整。該文選取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醫藥學院口腔專科學生40名作為研究對象,分兩組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探究基于PDCA理論的牙周臨床教學模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藥學院口腔專科學生4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名。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學歷、前期學習成績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同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觀察組學生采取PDCA循環教學法進行教學,在臨床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比較兩組人員的考核成績。
PDCA循環教學:所有帶教工作均由同一位老師完成。學生在進行臨床教學前,對其以問卷方式進行基礎信息調查,以摸底考試的方式對其臨床操作進行考察,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與他人溝通能力,在臨床實踐中最希望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在臨床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基礎專業知識薄弱的學生,側重專業知識和臨床操作的培訓,要求學生熟記臨床實踐的要點;溝通能力較差的學生,側重培養其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在臨床實習的第2周,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相對薄弱的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強化,并進行第一次摸底考試。達到要求后,進行第二階段的臨床教學方案的制定與實施,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臨床檢查和治療,讓學生進行正確的檢查方法和臨床實踐方法;第5周開始,考核合格的學生可以開始接診患者,進行臨床操作,之后的每一周都要對學生進行考察摸底,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下一周的計劃,制定方案符合個性化,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優化培養方案。每一周都按照PDCA循環教學法中的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步驟進行,循環重復。臨床實習結束后,由其他教學老師對兩組學生的各項專業技能進行分析考核,平均得分為學生最終得分。
1.3 ?評價標準
臨床能力:考察學生解釋疾病的能力,疾病的診斷能力,與患者溝通能力,齦下刮治術方法和齦下牙石殘留情況等。優秀:對于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過程描述清晰,臨床診斷無誤,與患者溝通良好,患者對其滿意,齦下刮治術方法掌握良好,刮治操作時姿勢、使用力量方法正確,支點穩定,無齦下牙石遺漏或齦下牙石遺漏≤2處。良好:對于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過程描述有部分遺漏,臨床診斷基本無誤,與患者溝通時略顯膽怯,齦下刮治術方法掌握良好,刮治操作時姿勢正確、使用力量方法不恰當,支點穩定,齦下牙石遺漏2~5處。及格:對于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過程描述不清晰,臨床診斷能力較差,與患者溝通不到位,齦下刮治術方法勉強掌握,刮治操作時姿勢、使用力量方法存在問題,支點不穩定,患者齦下牙石遺漏>5處。
出科考試:進行臨床理論和專業知識考試、病理匯報。優秀:得分≥85分;良好:得分在75~85分之間;及格:得分在60~75分之間。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量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學生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優秀學生14名(70.00%),良好學生6名(30.00%);對照組優秀學生8名(40.00%),良好學生10名(5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 ?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和病例評估成績比較。觀察組學生優秀15名(75.00%),良好5名(25.00%);對照組學生優秀13名(65.00%),良好4名(20.0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PDCA循環是管理學中一種科學的工作程序,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在臨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PDCA循環能夠降低結直腸癌手術的失敗幾率、降低患者候診時間及提高臨床實習或培訓效果[5]。該模式最早是美國休哈特博士總結并提出的,后由戴明博士進行推廣,因此又稱為“戴明環”[6]。該文探究了PDCA循環模式在牙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為4個環節,Plan計劃: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和摸底考試,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臨床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適應的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Do實施:按照制定好的培養方案對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Check檢查: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檢查培養計劃的完成情況;Action處理: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改進培養方案,進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4個環節的循環往復,讓學生的臨床能力穩步提高,每一次循環都要對上一循環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進和解決。牙周臨床操作時有創操作,要求操作醫生的專業素養有著更高的要求,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培養其綜合能力,確保臨床操作的安全順利。該文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醫藥學院口腔專科學生40名作為研究對象,分兩組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發現基于PDCA理論的牙周臨床教學模式更具有個性化,能夠充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真實情況,有利于帶教老師發現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及時查漏補缺,有利于提高學生基本臨床操作技能,有效掌握臨床操作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成績與質量。
[參考文獻]
[1] ?路瑞芳,張立,胡文杰,等.八年制口腔醫學生牙周實習中的醫療質量持續改進[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7,27(3):179-182
[2] ?袁長永,劉宗響,朱紹躍,等.口腔實習教學中PBL教學方法聯合PDCA循環的效果評價[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29):41-42
[3] ?高靂,李希庭,王盼盼,等.PBL-TBL教學模式在牙周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7,11(3):184-188.
[4] ?于佳輝.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的教學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121-122.
[5] ?陳敏慜,張劍英,白新娜,等.TBL與CBL聯合教學法在牙體牙髓科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8,28(7):427-430.
[6] ?張海英,喬婷,宋佳,等.CBCT技術在牙體牙髓牙周病例見習課程中的應用[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8,30(3):75-77.
(收稿日期: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