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芳 賀玉潔
【摘 要】目的:觀察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且總結對應的處理措施。方法:選擇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40例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導致不良反應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不良反應的發生類型進行總結分析。結果:在所有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當中,主要不良反應為皮膚及附件系統反應、循環系統反應、消化系統反應、神經系統反應等多種類型。結論:針對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的臨床應用,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且不良反應類型較多,醫護人員需對此情況進行觀察。
【關鍵詞】奧硝唑氯化鈉;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9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01
奧硝唑(ornidazole)是繼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第三代新型硝基咪唑類衍生物[1],是良好的治療厭氧菌及滴蟲的藥物。其抗微生物作用的機制可能與其分子中的硝基作用,在體內環境還原成氨基,與細胞里DNA 發生相互作用,使細菌或者滴蟲細胞內DNA 螺旋結構發生改變,進一步導致細菌或滴蟲的死亡。常常用于治療由狄氏擬桿菌、真桿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鏈球菌、脆弱擬桿菌、CO2 噬織維菌,牙齦類桿菌等厭氧菌感染性疾病,以及生殖道毛滴蟲、消化系統阿米巴蟲等感染的治療。[2]該藥在我院外科、婦科、口腔科得到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多,本文將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40例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導致不良反應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40例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導致不良反應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5~62歲,平均(47.12±11.23)歲。將如下患者排除在外:精神功能障礙患者、一般資料不全患者、其它藥物引發不良反應患者、意識喪失患者、非自愿入組患者、無家屬監護患者、認知與表達能力喪失患者。
1.2 方法 醫護人員需要對所有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分析,并且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對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癥狀以及受累的系統、器官等進行總結,將患者的各項情況與治療方式、轉歸情況等進行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相關分析,觀察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具體類型,并予以簡析。
1.4 統計學處理 納入并詳細記錄本研究中的全部計數資料,然后輸入SPSS 20.0統計軟件中開展分析分析,經[n(%)]進行表示,且以卡方檢驗方法分析,如果顯示(P<0.05)則提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40 例患者的不良反應中,發生于用藥時36 例(90.0%),用藥后4 例(10.0%)。皮膚過敏反應的發生率最高,為17例(42.5%),其次為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均為8例(20.0%),呼吸系統為1例(2.5%),神經系統為2例(5.0%),全身性損害為4例(10.0%)。
3 結論
觀察患者用藥后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后發現,絕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應均發生于用藥過程中,占90.0%,僅有少部分發生在用藥后,其中2 例嚴重不良反應也發生在用藥時,與相關報道[3]基本一致。故針對該情況,臨床在應用奧硝唑時應注意對患者用藥時的反應進行嚴密的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則早期進行及時的處理,以防止患者的不良反應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而經分析患者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現,其中1 例患者為肝膿腫,于輸液時突然出現發熱、寒戰表現,進而產生氣喘、胸悶、呼吸困難、多汗及煩躁,故可見針對肝功能受損的患者,用藥時更需注意嚴密監測。本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皮膚過敏反應、循環及消化系統反應較為常見,而發現后均經及時的停藥及對癥處理后緩解,沒有出現后遺癥。相關研究[4]也提出,奧硝唑用藥后的大多不良反應僅需停藥即可減輕,但針對病情較重者應配合及時的對癥處理,從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醫生在應用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的時候,需要加強對藥物應用的監督力度,一旦發現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需要立即停藥。如果患者需要接受聯合用藥治療,醫生需要考慮到其它藥物與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之間可能出現的毒性反應,比如頭孢類藥物與硝基咪唑類藥物進行共同應用之后,就會導致患者的不良反應加重,進而出現神經毒性情況等。[5]在患者接受臨床治療之前,醫生需要嚴格詢問患者的病史與用藥史,并且讓患者接受藥敏實驗。醫生應當告知患者,在接受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期間,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需要嚴格戒酒,不能讓食物當中含有酒精成分。[6]在患者實際治療當中,醫生需要對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進行生理鹽水稀釋,之后還需要對患者靜脈滴注給藥的具體速度進行調整,患者每分鐘藥液靜滴在50滴左右為宜,還要將患者藥物治療的濃度保持在0.5%左右。此外,醫護人員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還需要讓患者家屬予以配合,多觀察患者實際情況,出現不適時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
奧硝唑在治療厭氧菌及滴蟲病療效確切確定,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在臨床上使用范圍廣泛,奧硝唑藥品不良反應臨床表現在多個系統,常常用藥后30 min 內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所以應密切監測不良反應的發生。特別是臨床輸液期間密切觀察,根據疾病的抗菌譜,在
掌握奧硝唑藥物的臨床應用指征,密切了解藥物配伍禁忌動態信息報道,使患者臨床用藥的安全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奧硝唑與甲硝唑治療滴蟲性陰道炎的療效及對患者白細胞介素的影響[J].閆黨占.北方藥學.2017(03)
奧硝唑與替硝唑對厭氧菌所致盆腔感染患者抗厭氧菌的臨床療效比較[J].彭莉莎.抗感染藥學.2017(01)
湖北省5家哨點醫院奧硝唑注射液不良反應的集中監測[J].華小黎,黃璞,胡艷珂,史琛,趙瑛.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6(10)
奧硝唑在老年牙周化膿性感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周國平,王敏,林建能,劉族志,王濤.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06)
奧硝唑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周望春.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2)
奧硝唑注射液靜脈給藥不良反應的Meta分析[J].趙麗,劉金玉,王慧,徐巍,張程亮,劉東.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