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猛
【摘 要】目的:分析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我院心內科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對其發病原因進行總結分析。結果: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中,有吸煙史8例,占比13.33%;有飲酒史12例,占比20.00%;有劇烈運動18例,占比30.00%;有不良作息7例,占比11.67%;有情緒激動6例,占比10.00%;有用力排便4例,占比6.67;有不良飲食5例,占比8.33%。結論:根據對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分析結果來看,患者在治療期間對其危險因素要進行合理評估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預防,才能有效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減少心源性猝死情況的發生,也才能更好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心內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臨床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01
心內科是醫院的重要組成科室,該科室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增加,心內科的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加[1]。心源性猝死是心內科比較常見的一類,主要在患者心臟病恢復期間或者是穩定期,近年來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不斷增加,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心源性猝死屬于心臟性疾病,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病情較重等特點,大部分是老年患者[3]。為進一步了解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現對我院心內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對其發病原因進行總結分析,結果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心內科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對其發病原因進行總結分析?;颊咧杏心行曰颊?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齡在60-87歲,平均年齡在(64.89±3.76)歲,其中有 24例患者為冠心病,有22例患者為風濕性心臟病,有8例患者為急性心肌炎,有6例患者為主動脈夾層脈瘤,住院時間為3-21天,平均住院時間為(11.21±2.35)天,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符合心源性猝死的診斷標準;③肝、腎等組織無功能異常血常規;④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整個療程,并可堅持至研究結束。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②不嚴格遵守醫囑;③心臟外其他疾病導致的猝死。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其中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習慣、猝死時間等.
1.3 評價指標 將所有患者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總結、分析,歸納出猝死的危險因素。
2 結果
2.1 60例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中,有吸煙史8例,占比13.33%;有飲酒史12例,占比20.00%;有劇烈運動18例,占比30.00%;有不良作息7例,占比11.67%;有情緒激動6例,占比10.00%;有用力排便4例,占比6.67;有不良飲食5例,占比8.33%,詳見表1。
3 討論
老年患者由于身體各個器官處于衰退狀態,身體機能也處于退化階段,因此在患病后發生死亡的概率會相對增加,對猝死的原因進行分析后采取具有針對性有預防措施能有效預防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4-5]。本次結果顯示,對60例發生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分析,發現有吸煙史8例,占比13.33%;有飲酒史12例,占比20.00%;有劇烈運動18例,占比30.00%;有不良作息7例,占比11.67%;有情緒激動6例,占比10.00%;有用力排便4例,占比6.67;有不良飲食5例,占比8.33%。吸煙飲酒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臟負擔,煙草中的尼古丁會促進血管的收縮,減少供血量,酒精對心肌細胞具有毒性作用,兩者會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情況,從而易引起患者發病發生猝死。不良作息習慣和飲食習慣,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臟負擔,從而誘發猝死?;颊咔榫w激動和運動會增加機體的耗氧量,因此體內血液循環增加,從而引起心率加快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從而引發猝死。用力排便會誘發患者出現血栓情況,因此誘發猝死。從以上可以看出如要避免老年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心源性猝死情況,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預防措施(1)加強對患者疾病的治療,保證患者在住院期間病情的穩定性;(2)在患者住院期間多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通過采取科學的心理疏導方式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成功案例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避免大喜大悲情況出現;(3)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控制運動強度,避免因運動時間過長增加患者的心臟負擔;(4)告知患者需戒煙禁酒,采取低鹽低脂飲食,監督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4 結論
綜上所述,根據對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分析結果來看,患者在治療期間對其危險因素要進行合理評估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預防,才能有效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減少心源性猝死情況的發生,也才能更好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彭程, 張瑤.肥厚型心肌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研究新進展[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7, 26(5):574-577.
魏濱, 徐懋, 張利萍,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心血管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8, 34(3):222-225.
佚名.替格瑞洛在不穩定型心絞痛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病人中應用的臨床療效觀察[J].安徽醫藥, 2017, 21(4).
佚名.低蛋白血癥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心源性猝死的相關性[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8, 32(8):42-44.
鄧盛榮, 舒茂琴, 柴虹,等.不同猝死風險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顫患者射頻消融術后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 2018, 35(4):62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