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更
【摘 要】目的:觀察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82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1)與研究組(n=41),對照組應用西醫治療,研究組給予中醫內科治療,2組均連續治療2周。檢測2組患者3個月內偏頭痛復發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統計2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3個月內復發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研究組(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研究組(P<0.05)。結論:中醫內科療法在治療患者偏頭痛中的效果顯著,且復發率較低,藥物不良反應較少,因此值得在今后臨床中進一步研究應用。
【關鍵詞】中醫內科; 臨床效果; 偏頭痛
【中圖分類號】R27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02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有家族發病傾向的慢性神經血管性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病率較高,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搏動性頭痛、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以及其他神經系統癥狀的不同組合[1],常伴有惡心、嘔吐及畏光,經一段間歇期后可再次發作,在休息或睡眠后可以得到緩解[2]。偏頭痛病因復雜,西醫對其的治療往往只能治標,無法治本;中醫方面一般以根據外感或內傷,循經用藥為治療原則,往往有著顯著的療效。本研究旨觀察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包括門診及病房在內,收治的偏頭痛患者82例。納入標準:患者自覺頭痛,以偏頭痛為臨床診斷收治入院;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標準:嚴重腦部占位性病變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患有精神疾病者等。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選取的患者分為對照組(n=41)與研究組(n=41)。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26~68歲,平均(49.5±3.3)歲。研究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28~71歲,平均(48.7±3.5)歲。2組間上述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研究組給予中醫內科治療,依據臨床四診信息,實施辨證論治,具體如下:風寒者,治以疏風散寒、和絡止痛,給予川芎茶調散加減治療;風熱者,治以疏風清熱、和絡止痛,給予芎芷石膏湯加減治療;風濕者,治以疏風勝濕、通竅止痛,給予羌活勝濕湯加減治療;肝陽者,治以平肝潛陽、息風止痛,給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痰濁者,治以健脾燥濕、化痰降逆,給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瘀血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竅止痛,給予通竅活血湯加減治療;虛證者,治以益氣養血、和絡止痛,給予八珍湯加減治療。偏頭痛者大多與肝陽上亢,風火上擾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在治療中應適當加以柴胡、黃芩、川芎以引藥入少陽經。
2組均連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檢測2組患者3個月內偏頭痛復發率及嗜睡、食欲減退等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2)統計2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偏頭痛癥狀消失,且3個月以內沒有復發;有效:偏頭痛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相關癥狀沒有改善,甚至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統計2組患者3個月內偏頭痛復發率及嗜睡、食欲減退等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見表1。
2.2 2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統計2組治療總有效率,可得以下數據,見表2。
2.3 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3個月內復發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研究組(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研究組(P<0.05)。
3 討論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偏頭痛的患者每年呈現遞增趨勢[3]。其發作時通常分為5期來敘述,大多數患者的發作表現為2期或2期以上。在美國,偏頭痛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為10~17億美元,在我國也有大量患者因偏頭痛而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4]。
西醫治療偏頭痛常選用止痛藥、非甾體類消炎藥及麻醉藥。對于輕、中度頭痛患者,簡單的鎮痛藥及非甾體類消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吲哚美辛、布洛芬、羅通定等便可緩解頭痛的癥狀[5]。但患者常常出現嗜睡、消化道反應等,且復發率較高,不能從根本上控制偏頭痛的發作。
偏頭痛從中醫的病因病機角度來講,與患者的體質、生活習慣、情緒等因素相關,而肝陽上亢、氣血不足、痰濕瘀阻是導致偏頭痛的主要原因,故治療時,常常依據辨證論治的方法,從整體上對患者的體質做出分析,并指導用藥,很好的體現了中醫因人制宜的優勢,且對機體刺激較小,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可有效控制偏頭痛的復發。
本次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3個月內復發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研究組(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研究組(P<0.05)。因此得出結論:中醫內科療法在治療偏頭痛患者中具有復發率較低,藥物不良反應較少的優點,且臨床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朱宇明.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9):183.
董學梅.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1):246-247.
莊秋.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0):38-39.
張丹.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5):175-176.
孫維章,胡金鳳,段琴,楊志楓.中醫藥治療偏頭痛90例臨床療效觀察[J].智慧健康,2018,4(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