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鵬
2019年5月10日是美國太平洋鐵路通車150周年紀念日,鐵路沿線各地隆重紀念這一重要時刻。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這個美國19世紀最偉大的工程中,施工難度最大的900多英里路段,主要是由中國工人建造的。
19世紀60年代初,美國東部已經有了比較發達的鐵路網絡,而西部的鐵路建設進度緩慢,這不僅影響了美國的整體經濟,也妨礙了國家的穩定統一。
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批準通過了太平洋鐵路建設法案,規定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共同承建這個工程。1863年,太平洋鐵路開工建設。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負責的西段工程要穿越內華達山脈、沙漠和猶他州大鹽湖,施工難度極大。鐵路公司最初雇用的是來自愛爾蘭的工人,但他們難以勝任,經常酗酒、斗毆、罷工甚至領完工資就消失,兩年時間只鋪設了33英里。在這緊急關頭,加州州長兼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總裁利蘭·斯坦福想起了建造過長城的中國人,決定雇用華工。
他先期雇用的50名中國工人吃苦耐勞,勤勞儉樸,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能高效地工作,這讓施工方非常滿意。利蘭·斯坦福決定游說聯邦政府,爭取引進更多的華工移民。1868年中美簽訂《蒲安臣條約》,允許中國公民赴美務工,為美國在華招募工人提供了法律依據。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成為第一個大規模雇用華工的企業,從1865年到1869年間約有12000名華工參加鐵路工程,占工人總數的90%。
修建鐵路的環境非常惡劣,中央太平洋鐵路線上幾乎沒有一英里適宜建造鐵路,中國工人能憑借的只有鐵榔頭、十字鎬和炸藥等,但他們展現了罕見的聰明才智:從礫巖中挖成布魯默深槽并鋪設軌道,在合恩角峭壁上開辟出3英里長的鐵路路基;在內華達山脈堅硬的花崗巖中挖出15條隧道,其中唐納關隧道長達1659米;在氣溫降至零下23度時修建37英里長的冰雪道來運輸物資;征服氣溫高達45度的內華達大沙漠和漫無邊際的猶他州大鹽湖,甚至創造了1天鋪設10英里的世界紀錄。
中國工人艱苦卓絕的努力使得太平洋鐵路提前七年完工。1869年5月10日,在大鹽湖北側,中國工人安放最后一根鐵軌后,利蘭·斯坦福釘下了一枚純金道釘,宣布橫跨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貫通。這條鐵路使從紐約到舊金山的行程從數月縮短到83個小時,從此美國從一個名義上統一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真正完整的國家。
悲哀的是,雖然中國工人為太平洋鐵路付出了智力、體力甚至生命的代價,但他們并沒有被公正地對待。鐵路公司每月付給白種工人35美元,包食宿;付給中國工人的只有26美元,食宿自理。而且中國工人沒有人身保險,公司不承擔對工人家屬的任何義務。鐵路工程結束后,加州的勞動力變得過剩,許多美國白人認為華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開始排斥華人。這種情緒逐漸由加州蔓延到美國各地,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出臺,許多華人移民的公民權被剝奪。
為了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宣傳華人對美國的貢獻,一百多年來,許多華人團體一直在爭取鐵路華工應得的榮譽。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美國政府終于承認了中國工人的歷史功績。2014年5月美國勞工部舉行盛大的典禮,鐵路華工以集體的身份進了勞工部榮譽堂。2019年5月10日的慶祝活動,中國代表團首次獲邀參加,美國交通部部長在致辭中對華工的巨大成就表達敬意,美國白宮也發表總統致辭,對華工為修建太平洋鐵路所做出的貢獻予以肯定。
編輯/夏涵